1 第四讲、晚清政局的变化与同治中兴的出现 一、嘉道两朝政坛的变化与汉族官僚地位的上升 二、叛乱的发生与地方武装的崛起:晚清兵制的变化 三、晚清的幕府制度及其对政局的影响 四、 “中兴名臣”的杰出代表(曾胡左李) 五、 “同治中兴”局面的出现及其评价 六、本讲主要参考书目 1 9世纪上半叶前后之际(1 800-1 860),伴随着清朝的内外 危机(国内的叛乱与外国的侵略),清朝的政治格局(包括晚清 的政治体制、中央与地方之关系、政治派系等)亦出现新的变 化趋势。这些变化趋势,既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内 容,同时也是影响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历史因素。 一、嘉道两朝政坛的变化与汉族官僚地位的上升 1 、嘉庆道光两朝的改革与汉族官僚地位的上升: (1 )嘉庆皇 帝(1 796-1 820 在位)继位以后,开始消除和珅集团的流毒, 逐步撤换和贬斥和珅在各省政务中的一大批有权势的追随者 (如两江总督、陕甘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云贵总督、2 漕运总督、河道总督),厘清和革新官僚行政,汉族官僚得到起 用:在中央,起用他的师傅朱珪、军机大臣董诰和前都御史刘 墉等汉人;在省级官员中,王秉韬被任命为河南的河道总督、 高书麟为云贵总督、吴熊光为湖广总督、荆道乾为安徽巡抚。 —→(2 )道光皇帝(182 1~1850)继位以后,继续任命汉族 官僚:内阁和军机处首脑曹振镛,阮元为浙江巡抚,陶澍为两 江总督,林则徐为云贵总督、两广总督,贺长龄为贵州巡抚等。 汉族文人开始在省级官职中逐渐占据上风和支配地位,这可以 看作是太平天国叛乱及其后同治中兴时期以曾国藩及其门徒 之兴起为顶点的这一趋势的开端。 2 、道光时代知识分子风气的转变: (1)康熙以来迫于高压政 治所形成的乾嘉考据学派,经籍注疏,学究气、迂腐气。—→ (2 )道光时代,经世致用之学开始兴起;学者在各省高级官 僚的私人班子( “幕府” )中担任法律、财政税收和文书等方面 的顾问和助手( “幕友” ),即“幕府制度” ,如魏源、包世臣等 人;关心实际事务。 3、湖南经世学派:岳麓、城南两书院与湖南名流 罗典(1718-1808):湖南人,岳麓书院山长。3 袁名曜(1801 年进士):湖南人,岳麓书院山长。 欧阳厚均(1799 年进士):湖南人,岳麓书院山长。 严如熤(1759-1826):湖南人,平苗活动与镇压白莲教。 陶澍:湖南人,江苏巡抚、两江总督。 贺长龄:湖南人,江苏布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