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心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 .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 . 实验法:实验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控制条件,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活动,然后进行分析研究,以得出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起作用的规律。 3 . 反射:有机体借助于神经系统实现的对内外环境的刺激,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 4 . 心理: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 5 . 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变为显著活跃的状态的过程。 6 . 抑制: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阻止皮层的兴奋和器官机能的活动。 7 . 动型:即动力定型,是指一系列刺激引起的一系列反应,经训练巩固后,刺激系列的第一个刺激一出现,反应系列就一次出现。 8 . 反映:有机体接受和回答客观事物影响的活动过程。(物质与物质相互作用并留下痕迹的过程) 9 . 意识: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 1 0 . 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 1 . 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 2 . 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 3 . 感受性:人的感觉系统机能的基本指标。 1 4 . 绝对阈限:指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1 5 . 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性质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 1 6 .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1 7 . 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是感觉相互作用的另一种表现。 1 8 . 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1 9 . 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人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2 0 . 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或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2 1 . 运动知觉:运动知觉是指人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知觉。包括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 2 2 . 错觉:错觉是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觉。错觉不同于幻觉,它是在客观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