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建筑设计特点 有人描述保罗·安德鲁的国家大剧院设计方案为鸡蛋、汽泡或是帝王的巨大陵墓。而那卵型、半透明的造型,的确是个奇观。 今年暑假,我便随着学院组织的建筑认知实习来到北京,饱览了这一奇观。 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北 京 市 中心 天 安 门广 场西,人民大会堂西侧,西长安街以南,由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及南北两侧的水下长廊、地下停车场、人工湖、绿地组成,总占地面积 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 16.5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10.5万平方米,地下附属设施 6万平方米,总投资额 26.88亿人民币(大剧院最新公布的造价数字是 31亿元人民币)。 主体建筑由外部围护钢结构壳体和内部 2091个坐席的歌剧院(含站席 2398)、1859个坐席的音乐厅(含站席 2017)、957个坐席的戏剧院(含站席 1040)、公共大厅及配套用房组成。外部围护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其平面投影东西方向长轴长度为 212.20米,南北方向短轴长度为 143.64米,建筑物高度为 46.285米,基础埋深的最深部分达到-32.5米。椭球形屋面主要采用钛金属板饰面,中部为渐开式玻璃幕墙。椭球壳体外环绕人工湖,湖面面积达35500平方米,各种通道和入口都设在水面下。 从外观上看,大剧院是半透明的,日夜都闪烁着光芒。 由玻璃和钛材建成的大剧院卵型外壳之中,是安德鲁称之为“剧院小城”的容纳 2500人的歌剧院,容纳 2000人的音乐厅,容纳 1200人的小剧院及另外的小型实验剧场。从宽敞的休息大厅向外望去,来剧院的人们将看到一个像拉开的幕布一样的窗景:东面是大会堂,东北面是紫禁城。 茵茵绿地环绕着卵型建筑物所在的不规则的水面,来剧院的人们由水下的玻璃通道通过。 走在粼粼波光涌动幻灭的通道里,人们总会不自禁忆及当年它诞生前的一幕幕。 “从前,总抱着这样一个感觉,未来的国家大剧院必须与天安门广场及周围建筑相符,必须具有中国特点。”清华一位领导说。 那年5月,清华设计组到访巴黎,向安德鲁阐明了所期望的设计。安德鲁说:“我想打破中国的传统。” 安德鲁以一名机场设计师的身份而享有盛誉,戴高乐机场的扩建及上海浦东新机场是他的杰作。据建筑师本人讲,他对结构及自然的协调能力,具有很强的征服力。一些中国规划者及经营者告诉他:“你为了树木和水丢失掉珍贵的土地。”他却坚持自己加入自然元素这一重要的信念,并且在设计中做到与周围环境“相异的关联”。 “我并不想令人震惊,”安德鲁说:“这是一种尊重周边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