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企业能力理论框架下的跨国并购动因:最新讨论进展综述与分析企业能力理论框架下的跨国并购动因:最新讨论进展综述与分析 一、跨国并购理论的最新讨论进展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业技术的迅速更新,跨国公司的经营也处于动态调整中。而且,跨国并购作为以企业微观产权市场交易为载体的国际资源配置现象,必定与国际市场价格机制和企业内在战略管理机制同时相关。近 10 年来以横向、善意、强强联合为主导的跨国并购表明,保持持久的核心竞争优势,是实施跨国并购的重要战略驱动力。因此,跨国并购的分析重点逐步向企业的国际化进展战略、人文和技术整合能力、国际经营经验、组织学习能力、资源禀赋特征等内生变量转移。这些企业能力变量与其国际竞争优势密切相关,并随着企业国际进展阶段的不同而不断内生变化,并与外部宏观和产业因素相互作用,对企业保持国际核心力发挥关键作用。就此角度而言,跨国并购便是在企业能力变量的动态调整过程中,有助于培育国际竞争优势的组织变革。下面将对国际上与企业能力理论相关的跨国并购讨论最新进展、主要局限和进展方向进行综述评析。 1.国际化战略与组织形态论。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包括业务层和企业层两个方 面 。 公 司 层 国 际 化 战 略 包 括 三 个 类 型 : 国 际 本 土 化 (multi—domestic strateSie8) 、 全 球 化 (global strateSies) 和 跨 国 战 略 (Transnational StrateSy)。国际本土化就是将战略和业务决策权分散到各个国家的战略业务单元,由这些单元向本地市场提供本土化的产品。国际本土化注重每个国家内的竞争,认为每个国家的市场需求、行业结构、政策法律和社会意识都不相同。实施国际本土化战略能够对每个市场的需求特性做出更准确的反应。全球化战略则认为不同国家市场的产品更趋于标准化,应实行由母国总部集中控制的国际化战略,即不同国家的业务单元互相依靠,由总部进行一体化管理。跨国战略是国际本土化和全球化的结合,试图实现全球化协调性和本土化的灵活性的统一。战略管理学认为企业层面国际战略的选择依据是目标战略资源的特性。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Rug-mall 和 Verbeke 定 义 了 两 种 企 业 专 属 优 势 (Finn—SpecificAd-vantages,FSA)。一种是地域限制性的(10cation—bound)。顾名思义,这种资源优势局限于某一地区不可转移流动,如营销网络、品牌优势等;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