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科目数学教学对象七年级教师王秋红课时1.5 课时(由于 B 层的学生基础较差,所以接受比较慢,需要花多一点时间讲例题,因此本节课只讲一道例题,然后给学生练习)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识与技能理解移项法则,会解形如dcxbax的方程,体会等式变形中的化归思想;2.过程与方法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从实际问题中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思想的作用及应用价值,感受数学文化.二、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移项”解方程.方程的解法是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移项是解方程的基本步骤之一,是一种同解变形.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利用移项和合并同类项解形如dcxbax的方程.2.教学难点:正确的进行移项并解出方程.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实际问题,情景导入【问题 1】 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 3 本,则剩余 20 本;如果每人分 4 本,则还缺25 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审题并回答下列问题:(1)题目中两次分书的方案中有哪些辆是不变的?(2)应该怎样设未知数, 如何根据相等的关系列出方程?学生得出:设全班有 x 人,并完成以下的填空:方案 1:每人分 3 本,共分出本,加上剩余的 20 本,这批书共本 . 方案 2:每人分 4 本,需要本,减去缺少的 25 本,这批书共本 . 由此根据书本的总数一样列出方程:3x+20=4x-25 以学生身边熟悉的实际问题展开讨论,营造出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放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 (二)尝试合作,探究方法(小组讨论,代表发言)【问题 2】观察方程 3x+20=4x-25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 x+2x+4x=140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提示:观察含有未知数的项和常数项分别位于等号的什么位置 . 通过学生的思考、教师的讲解,认识“移项”变形,得出 移 项 的 方法,便于学生【问题 3】为了更好的解方程,你认为怎样才能将它转化为我们上节课所学的形式?提示:等号的左边只能有含有未知数的项不能含有常数项,而等式的右边只能含有常数项不能有含有未知数的项理解移项的原理 . 教 师 应 该强调移哪些项是根据解方程的 需 要 确 定的,移项时注意方程中某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符号”加“绝对值”是一个整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