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简答论述(五)简答题l· 简述“训诂”的含义。答:“训诂”最初单称为“诂”或“训”,“诂”也作“故” 。“训诂”合称始于汉代毛亨所著《毛诗诂训传》。前人如许慎、段玉裁、钱大昕、孔颖达、马瑞辰、黄侃等都对训诂的含义进行过解释。许慎认为:“训”是说教的意思; “诂”是训释故言的意思。 黄侃对训诂的解释是:“训诂者,以语言解释语言之谓也。”《辞海》则说: “训诂就是解释古书中词句的意义。分开来讲,用通俗的话来解释词义的叫‘训’,用当代普遍通行的话来解释方言的叫训诂。 ”综合各说,训诂就是对语言、 主要是古代语言作解释。用语言解释语言是训诂的一般含义,对古文献语言作解释是训诂的特定含义。。2.什么叫训诂学? 答:训诂学是以古代文献的训诂为研究对象, 攀语义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一门独立学科。 它是嘉亨警里具有综合性和实用性特征的人文性很强的孥术科学·它既是传统汉语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岔,又是文字学、声韵学、 语义学、 历史语法学、文言修辞学及校勘学等的综合运用。3.简述《辞海》对“训诂”的解释。答:《辞海》在总结前人对训诂的认识的基础上,综合各有关说法,给训诂所下定义及引例是:解释古书中词句的意义。分开来讲, 用通俗的话来解释词义的叫“训”,如《尔雅· 释水》 :“大波为澜,小波为沦。”用当代的话来解释古代词语或用普遍通行的话来解释方言的叫“诂”,如《尔雅·释诂》:“乔、嵩、崇,高也。”《方言》 第一:“党、晓、哲· 知也。 楚谓之党, 或日晓,齐宋之间谓之哲。 ”4.简述“古训”不能认为是“训诂”出处的原因。答:《诗经· 大雅· 悉民》:“古训是式, 威仪是力。”毛传:“古,故;训,道。”郑笺:“古训,先王之遗典也。”《尚书》:“学于古训,乃有获。”孔安国传:“王者求多闻以立事。学于古训乃有所得;事不法古训而以能长世, 非说所闻。”显然,按毛、郑、孔之说, “古切 l”皆指“圣王遗典,古昔教言。”今人高亨在《诗经今注》里也说“古训”就是“古人遗教” ,因而,“古训”不同于“训诂” ,不是动词“解释语言”之意,而是名词,意为“古人遗教”。所以也就不能把 “古训”看成“训诂”的出处。5.简述“训诂学”是综合性学科的原因。答:我国传统语言学统称为“小学”。后来从“小学”里先后分化出了以研究汉字形体为主要内容的文字学和以研究字音为主的声韵学。于是“训诂学”就成了,以研究字义为主要内容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