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和临床特征常见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和临床特征如下,应认真询问检查:一.肾病尿路感染、有血尿、蛋白尿、浮肿。典型的尿路感染有尿路刺激征、感染中毒症状、腰部不适等,结合尿液改变和尿液细菌学检查,诊断不难。尿路感染的定位诊断:(1)根据临床表现定位:上尿路感染常有发热、寒战、甚至出现毒血症症状,伴明显腰痛,输尿管点和(或)肋脊点压痛、肾区叩击痛等。而下尿路感染,常以膀胱刺激征为突出表现,一般少有发热、腰痛等。(2)根据实验室检查定位:出现下列情况提示上尿路感染:膀胱冲洗后尿路培养阳性;尿沉渣镜检有白细胞管型,并排除间质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疾病;尿渗透压降低。(3)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除反复发作尿路感染病史之外,尚需结合影像学及肾脏功能检查 a.肾外形凹凸不平,且双肾大小不等;b.静脉肾盂造影可见肾盂肾盏变形、缩窄;c.持续性肾小管功能损害。具备上述第 a、b 条的任何一项再加第 c 条可诊断慢性肾盂肾炎。二.肾动脉狭窄家族史,腹部和腰部有血管杂音,可触及肾脏。病因及病理生理:肾动脉狭窄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及纤维肌性发育不全引起,在我国及亚洲,还可由大动脉炎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病因,约占肾动脉狭窄病例的 80%,主要见于老年,而后两种病因则主要见于青年人,女性居多。肾动脉狭窄常引起肾血管性高血压,这是由于肾缺血刺激肾素分泌,体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化,外周血管收缩,水钠潴留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及大动脉炎所致肾动脉狭窄还能引起缺血性肾脏病,患侧肾脏缺血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临床表现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特点:血压正常者(特别是年轻女性)出现高血压即迅速进展;原有高血压的中、老年患者血压近期迅速恶化,舒张压明显升高。重症患者可出现恶性高血压(舒张压超过 130mmHg,眼底呈高血压 3 或 4 期改变);不应用抗 RAAS 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 II 受体 1(AT1R)拮抗剂(ARB),高血压常难以控制。此外,约 15%的本病患者因血浆醛固酮增多可出现低钾血症。单侧肾动脉狭窄所致肾血管性高血压,若长久不能良好控制,还能引起对侧肾损害(高血压肾硬化症)。诊断:初筛检查(B 超、放射性核素检查),主要诊断手段(磁共振或螺旋 CT 血管造影、肾动脉血管造影)。治疗方法可根据病情和条件选择经皮肾动脉成形术,手术和药物治疗。治疗的目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