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孩子嫉妒心强就是品性不好吗? 简简周/文 在成年人的字典里,嫉妒可不是一个好词,因为“嫉妒使人丑陋”。 所以,当孩子不加掩饰地表现出嫉妒情绪时,父母往往也会感到难以接受,甚至忍不住给孩子贴上小心眼、没肚量的标签。 萱萱妈就有这个苦恼。有一次,她带着 4 岁的萱萱在邻居家玩,无意中夸了邻居家孩子的画画得特别棒,萱萱立即就哭了起来。 她一直都不能接受自己妈妈夸别的小孩,也不能接受别的小孩比自己强。 第 1 页 共 7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这孩子从小嫉妒心就这么重,将来可怎么办?”萱萱妈十分担忧。 类似的嫉妒在多子女家庭更为常见,哪怕是再微小的“区别对待”,孩子都能敏锐地捕捉到,然后既难过又生气地抗议:“这不公平。” 曾经有一位二胎妈妈跟我吐槽,说自己实在搞不定两个孩子的“手足之争”。 她已经够小心翼翼地保证公平了,可还是不能让两个孩子都感到满意,老大总是嫉妒老二得到的关注更多,老二也会嫉妒老大能做他做不到的事情。 在老二刚出生不久时,老大还曾趁家里人不注意,把弟弟的奶瓶扔进了垃圾桶。 当时,这位妈妈正因为家里多了一个孩子而焦头烂额,来不及细想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就狠狠地痛骂了老大一顿,却第 2 页 共 7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也就此埋下了兄弟俩日后更多的矛盾和冲突。 1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嫉妒心强是天生心眼小,还有些父母会责备自己没把孩子教好。 于是,当孩子表现出嫉妒时,他们就马上启动讲道理模式,或是不停地指责孩子。 可惜这么做一点用处都没有,很多时候,孩子的嫉妒心反而变得更强了。 其实,有嫉妒心是孩子成长中一个正常的阶段,父母不应该拿成年人的眼光和标准,直接给孩子定性。 嫉妒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孩子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 假如你真的不希望孩子长大以后会轻易被嫉妒吞噬,那么,你要做的不是给孩子贴标签、更不是横加指责,而是尽可能地满足他的情感需要。 第 3 页 共 7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因为前一种做法,只会让孩子继续陷在负面思维里,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强化嫉妒情绪。 而后一种做法,才能有效地把孩子从负面情绪中拉出来,改变他对事情的认知。 孩子是弱小的,他的情感往往也很脆 弱。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曾说,“孩子最大的恐惧是没人爱、被遗弃,这是他们最害怕的地狱。” 所以,孩子总是需要不停地向父母确认,他是被爱的,在父母心里,他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