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实现火灾防治革命性转变——记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澄1943 年生于湖北鄂州,1965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火灾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基础讨论进展规划(973)项目“火动力学演化与防治基础”首席科学家。讨论重点领域为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 现在从事消防讨论的人都知道中国科技大学有一个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它的创建人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澄。谈到实验室的创建,范院士讲了一个故事—— 1987 年 5 月大兴安岭发生特大火灾。当时范院士还是一名讨论燃烧学的专家,可以说刚刚涉猎火灾科学。有一天,他看到电视上播发了一条消息:为了阻止火灾蔓延,指挥部命令数万名增援的解放军官兵开辟了一条 30 米宽的隔火道。对着电视屏幕,他心急如焚。凭着对燃烧学多年的讨论,他感到这条隔火道根本不能阻断熊熊的森林大火。果然,第二天的媒体报道印证了他的推断。这件事使他意识到,要对火灾进行系统讨论,深化对火灾机理和规律的认识,为制定正确的扑火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正是从那时起,范维澄决定尽全力争取建立一个关于火灾防治的国家级讨论机构,着力讨论各类火灾的共性机理和火灾防治的关键技术基础。 范院士说:火灾科学是一个涉及基础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大跨度学科交叉的讨论领域,它不仅涉及多种可燃物燃烧的复杂过程,而且自身还具有双重性(确定性和随机性)的规律。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部位会发生火灾,这是不确定的。对于一个危险源,它的危险性有多大也是很难定量预测的,但是对于它可能造成的最大危险和最小危险之间的一个范围,可以通过实验讨论,建立数学模型,定性乃至定量地估量或预测出来,这是对风险评估的一种简单解释。火灾科学的另一个方面是讨论火灾防治的科学基础和新原理,为从源头上取得火灾防治的关键环节——“阻燃”、“探测”和“灭火”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提供科学支撑。 当时实验室确立的讨论重点是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建筑火灾和森林火灾。之所以在城市中着重讨论建筑火灾,是因为建筑火灾是城市火灾的基本组成单元,只有对单元中的火灾现象有了深刻的认识,才有可能从更大尺度上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讨论城市火灾。范维澄认为讨论建筑物内可燃物表面和空间火蔓延,以及火灾烟气运动规律,建立以火灾过程计算机模拟为目标的一系列数学物理模型,包括火源模型、烟雾模型、疏散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