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水学校家校合作工作实施方案为充分发挥家庭、社会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强化家校共育机制,改善家校关系,建立新型的家校合作方式,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现制定《家校合作工作实施方案》如下:一、认识家校合作的重要意义1.家校合作工作是提高学校德育有效性的重要举措。我们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全民教育背景下家校合作工作对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这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我们应深刻理解家校合作机制建设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做好家校合作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2.家校合作工作是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的需要。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思想意识复杂多变,这既给成人社会带来深刻冲击,更给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带来众多影响,各类不良的家庭问题和社会现象时刻影响着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此,学校和家庭必须加强有效沟通,建立目标一致、互相理解和支持的合作关系,同心协力,创造和谐的育人环境,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3.家校合作工作是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联手的多渠道、立体式教育网络,实现各类社会教育资源在学校中的整合,使学校课堂向社会生活延伸,满足学生家长、社区的教育需要,是现代学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让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共同思考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也是家长关注孩子的迫切愿望,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发展。4.家校合作工作是普及科学育人观念的需要。家庭教育的水平与家长的育人观念、育人方法密切相关。学校是传播科学知识、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可以发挥专业教育的资源优势,通过家校合作,帮助和引领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掌握科学的育人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和水平。二、明确家校合作的目标和内容家校合作的直接目的是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形成教育合力,最终目标促进青少年在品德和学业以及身心各方面的良好发展。具体要明确两大内容:1.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创设条件,提高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与有效性,保证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知情权、评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2.学校指导家庭教育。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发挥教育系统的自身优势,按照学校主导,社团参与的方式,加强对家长的家庭教育理论、内容和方法的指导,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水平,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家庭成为学校教育的得力助手与有力后盾。三、强化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1.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在家校合作中的重要作用。成立设置学校家长委员会并有序开展工作;建立和完善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明确家长委员会的定位和宗旨,制定切合实际的工作章程,完善家长代表、家长委员会委员和领导的产生和管理工作制度,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细化家长委员会的职责、权力和义务,逐步建立科学规范、有效参与、有序开展、成效显著的家长委员会运行机制和工作格局。各班要成立家长委员会,在成立家长委员会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成立学校家长委员会。我们要依靠各班家长委员会,创新教育思路和举措,积极调动家长广泛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家长的自身特长和优势,共同做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在校本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校外亲子活动等方面有所突破。要以校领导、班主任为主体,加强对各班家长委员会的家庭教育指导和培训,使家长委员会成为家庭教育的先行者和引领者。同时依靠各班家长委员会这一机构,依托家长学校这一形式,积极引领和组织面向全体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和培训,广泛开展基于家长自身需求的菜单式培训和指导,以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专业水平。2.增强家长会的互动性。家长会作为传统的家校合作方式,仍是教师和家长间交流学生情况、共同寻找教育方法的有效途径。各班每学期至少要召开一次家长会,以双向互动为纽带,架起学校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要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