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法律援助概念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服务机构及法律服务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无偿的法律服务,是一项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制度。 二、法律援助对象、条件 1、持有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明的公民; 2、有充分理由证明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需要法律服务; 3、因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经济困难标准为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三、法律援助范围 1、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2、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侍遇的; 3、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4、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5、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6、请求医疗事故、交通事故、工伤事故赔偿的; 7、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8、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遗弃主张离婚的; 9、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纠纷、伪劣农药 、种 子 、化肥 坑 农、因环 境 污 染 造 成 种 植 、养殖 业 损 害 和 人身损 害 的涉 2 农案件; 10、因雇佣关系、家庭暴力造成人身损害赔偿的; 11、因未缴纳社会保险、拖欠劳动报酬,解除劳动合同请求经济补偿金、赔偿金的; 12、因工伤赔偿、拖欠劳动报酬,请求确认事实劳动关系的; 13、女职工在怀孕、生育、哺乳期间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请求特别劳动保护的; 14、未成年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请求赔偿的; 15、因物件致人损害,请求赔偿的; 16、因医疗损害请求赔偿的; 17、因食用有毒食品、伪劣药品造成人身损害请求赔偿的 18、刑事案件; 19、与抚恤金、救济金、劳动保险金、损害赔偿金、赡养、抚养、扶养等有关的公证事项; 20、根据有关规定符合法律援助的其他案件。 21、持有下列证件或者证明材料的老年人、残疾人申请法律援助不受范围限制: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 3 (2)农村特困户救济证; (3)农村“五保”供养证; (4)在社会福利机构中由政府出资供养或者由慈善机构出资供养的证明材料; (5)依靠政府或者单位给付抚恤金生活的证明材料。 四、法律援助形式 1、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 2、刑事辩护和刑事代理; 3、民事诉讼代理; 4、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代理; 5、仲裁代理; 6、非诉讼法律事务代理; 7、公证证明; 8、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务。 五、受援人的权利与义务 (一)受援人的权利 1、受援人在签订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