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路后的寻找”写作指导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一个人迷路后,多半有三种可能,一是寻找引路人,二是寻找同样迷了路的人,三是寻找自己。一、审题与立意这是一则事理类材料作文题,在“迷路后”这个前提下,揭示了“三种可能”的寻找。材料作文在审题过程中要审出材料的“范围” 与“内容” 。这则材料的范文当为 “迷路时”,“内容”为“寻找 ,, ”。写作时一定要围绕材料限定的范围和给定的内容展开,不能脱离。一般说来,“迷”是迷失、迷惑的意思,“路”是通往目的地的路径,“迷路”指迷失道路或迷失方向,也可比喻走上错误的人生道路等。它不等同于“苦难”“逆境”“坎坷”等,行文过程中这“迷”要寻找的前提与基础,考生扣住“人在迷途”这个范围写三个“寻找”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只要言之成理就行。“迷路之后”,人们会出于本能、感性或理性,寻找出路,做出选择,而不同的选择往往反映了不同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寻找引路人” ,依靠有经验的人带领, 直接走出迷途, 这是近乎本能的选择。 (“引路人”也可以是书籍或文学形象等,不必特指现实世界的人)“寻找同样迷了路的人”,相互借鉴,集思广益,排除各种错误的“可能”,相互鼓励,寻找出路,这也是常见的选择。“寻找自己”,通过反思目标与道路选择,发现自我存在的问题,重新调整方向,这是注重自我内在反省的选择。基于以上分析,考生可从下面的角度立意: 1 .整体立意。如:①在借鉴别人意见和获取别人帮助的基础上反思自我,才能真正走出迷途;②一味依赖外在的引导与帮助,缺乏向内的自我反思,往往是盲从;③究竟怎样“寻找”,取决于“迷路”的原因; 2 .任选其中一种“可能”立意。如:①迷途中寻找引路人,就像暗夜里寻找光;②身处迷途,集思广益比刚愎自用更明智;③只有找到自我,才能真正走出“迷路”;以上角度可以肯定,也可以理性批判。但是行文从头到尾大谈寻找自我,枉顾材料的限定范围“迷路后”视为审题不紧,基本切题。二、议论文部分大梦谁先觉人生在世, 难免回有迷失方向的时候。那么你和别人的不同, 就看你怎么寻找方向。一个人迷路后,多半有三种可能,寻找引路人,寻找同样迷了路的人,寻找自己。若你寻找引路人, 首先你得具备一双明辨是非的眼睛,能分清什么才能真正指引你前进。曹操在行刺董卓失败后仓皇逃走,后被陈宫救起,他便是陈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