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集中学城区校区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讲义期末复习背诵——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检查预习一种群的特征1. 种群的概念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2. 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1)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3)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4) 年龄组成类型:曲线图和柱形图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曲线图柱形图3. 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1) 样方法:适用对象: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①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相邻两边及顶角上的个体。②常用取样方法: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2) 标志重捕法:适用对象: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标志重捕法的关键点①被调查个体在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②标记物不能过于醒目。③不能影响被标记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④标记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郑集中学城区校区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讲义检查预习二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应用1. 种群数量的两种增长模型(1) 曲线 a 为“ J”型曲线①形成原因: 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 无敌害。③曲线特点:种群数量一定的倍数连续增长。(2) 曲线 b 为“ S”型曲线①形成原因:食物、空间有限。②曲线特点种群数量达到 K/2 时,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即K值)后,将停止增长(3) 图中阴影部分为环境阻力,按自然选择学说,就是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①“J”型曲线与“ S”型曲线的差异:环境阻力的有无。②a、b 曲线联系:“ J”型曲线“ S”型曲线。2.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1) 自然因素:气候、食物、被捕食、传染病等。(2) 人为因素:受人口控制的种群数量不断增加,野生种群数量不断减少。检查预习三( 实验)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 实验原理(1) 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 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2) 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线;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型曲线,而在恒定培养液中当酵母菌种群数量达K 值后,还会转而下降直至全部死亡( 营养物质消耗、代谢产物积累及pH变化所致 ) 。(3)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