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设计及评析学科小学数学课型新授课年级五年级下册教材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执教教师指导教师2 / 7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长方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建立长方体的正确表象,理解长方体的特征。2、在探索图形特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像能力。3、通过亲身参与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究的能力。4、通过开放型的问题解决,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要多样化,发展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教学分析:有关长方体, 学生并不陌生, 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能够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系统学习长方体的有关知识。 教材先从实物出发抽象出图形, 通过例 1 的观察活动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并借助例2 的合作学习活动来了解长方体12 条棱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进一步对图形进行抽象概括,从而引出长、宽、高的概念,为后面学习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打下基础。 通过对该立体图形的深入探究, 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这也是进一步学习正方体等其他立体图形的基础。教学方法:因为长方体的认识是系统学习立体图形的起始课,为了体现图形认识的整体性,加强几何教学的直观性和操作活动的有效性,我将长方体特征的认识和长、宽、高的名称整合成一个探究活动,力求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一是在开放的操作活动中正确认识图形的各个组成部分,建立起图形的正确表象; 二是亲身经历图形特征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是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教学设计:教学重点:理解长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建立长方体的空间观念。教学理念: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体现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实物投影、搭建长方体的材料盒(每组一盒)、学生人手3 / 7 一个长方体实物、教师自备一些长方体模型。一、初步感知,建立表象: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长方体。闭上眼睛,动手摸一摸长方体,你摸到了什么?感觉怎样?学生交流感受:摸到平平的面,尖尖的角,长长的线,,课件演示,认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棱顶点面师: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是它的“面” ,尖尖的角在数学中称为“顶点” ,长长的线叫做长方体的“棱” ;长方体是由面、棱、顶点组成的。(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