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最新公开课《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记叙了 1958 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告辞的情景,我在此整理了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公开课,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公开课《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1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不久的 1950 年,美帝国主义跟南朝鲜李承晚政府色结,向我国的友好邻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猖狂进攻,妄想灭亡朝鲜,进而侵犯我国东北.与此同时,美帝国主义还派军舰侵占台湾海峡,派飞机轰炸我国东北.为了支援朝鲜抗击美帝侵略,保家卫国,我国政府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于 1950 年 10 月,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战争进行了三年,志愿军朝鲜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以无比坚韧的精神,打败了美国侵略者,迫使它接受停战谈判.战后 5 年,志愿军又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在这 8 年的相处中,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58 年,志愿军开始离开朝鲜回国,课文写的就是志愿军回国,朝鲜人民在车站依依相送的情景. 本文作者魏巍,在抗美援朝时,曾于 1950 年、1952 年两音乐会赴朝,任志愿军随军记者,与志愿军指战员生活、战斗在一起,先后写了近 20 篇文章,汇成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1958 年志愿军回国,他又写了纪实文学《依依惜别的深情》,课文即节选于此. 2.教材特点 文章以道别语 再见了,亲人 作题,可见全文以写离情别意为主,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称呼朝鲜人民为 亲人 ,可见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已结下了深厚的亲人般的感情. 课文前一部分侧重写朝鲜人民依依惜别,回顾他们在战争岁月中为志愿年作出的巨大牺牲;后一部分侧重写志愿军依依难舍的感情.全文可分两段. 第一段是重点段,即第 1 至 3 自然段,以大娘(老人)、小金花(孩子)、大嫂(中年人)为代表,表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每个自然段各记叙一个代表人物.三个自然段结构相似,由 劝慰--回忆--抒情 三部分内容组成. 回忆 中安排的材料分别是:大娘 送打糕昏倒在路旁 和 救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伤员失去小孙孙 这两件事;小金花因 妈妈救老王 而永远失去了最亲的人;大嫂 挖野菜被炸致残 .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近排了哪些材料. 2.学会 8 个生字,理解 15 个词语的意思,并能用 惟一 深情厚谊 造句. 3.知道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并能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感受中朝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