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京老师演讲稿各位老师们,各位领导和高等院校的老师,大家下午好。上午大家都全程投入,我受到了很好的教育。说句老实话,这一天是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就如张宁生老师说的,在这当中,学习了很多也感受了很多。那今天下午就这点儿时间,给各位老师分享的是:从一个大专院校的角度,我们高等特殊教育它的历程,我不敢说全国的高等特殊教育是怎么走过来的,我没那个资格,在这里有这个资格是张宁生老师,因为他一路走来,他能够见证高等特殊教育的整体发展。我今天的题目是:高等特殊教育通识师资的养成性培养——以重师大为例。因为我是重师大高等特殊教育专业的一位老师,我只敢说我们学校是怎么一步一步走来的。我们来回顾一下,我国高等特殊教育的发展,追溯于上世纪80年代,最早是国家教育部在北京师范大学成立的特殊教育研究室,这个研究室是由朴永馨老师和顾定倩老师主持的,我看了一下他们的回忆记录,当时他们到北师后,连一间办公室都没有,就一张桌子还搭在别人的房间里,就这样开始了工作。到了1986年,北京师范大学正式成立了高等特殊教育专业而且开始招生;其后就是88年辽宁师范大学开始招生;再往后就是1989年的华中师范大学举办高等特殊教育专业;1993年重庆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到了1998年华东师范大学招收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这七所高等师范院校维系了特殊教育师资的培训,所以可以说那时候高等特殊教育师范大学比较寂寞,七所中有五所是国家教育部办的学校,表达着国家的意志。那明显的就是说,国家要做一个战略性的部署,在全国东西南北中建立高等特殊教育,其中辽宁师范大学和重庆师范大学不是部署院校,是省一级的所属院校,我们两家不是政府要求办的,而是自己要办的。所以,很多时候我和张老师说,别的学校可以说我没这个条件,我不想办,我没有这个动机。而我们两家必须得办,因为我们两家是自己要办的,国家没说一定要我们办,是我们自己选择的。所以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也得往前面走,因为是你自己要做的。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九十年代中期,到了第二波,第二波是在中等师范院校升格为高等特殊教育,这一波是一个潮,以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和南京特殊师范学院为代表全国还有另外十多所中师升格为学院或者大学,这就带来了我国高等特殊教育专业的一波浪潮,这一下就是二十几所了。最高潮是两千年以后,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和普通高校举办高等特殊教育专业,这跟我们国家的政策方针国家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尤其是十二五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中将特殊教育单列一章,大家注意我们国家的所有教育方针政策在这之前,特殊教育永远是顺带一句话,国家总是这样描述:我们要发展学前教育、民族教育、职业教育同时也要注意发展特殊教育。本来十二五发展规划时也想顺带,但是胡锦涛总书记直接表态特殊教育单列一章,因此从十二五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那天开始,我们看到特殊教育从此单列一章,这是一个里程碑的开始。特殊教育第一次堂堂正正地进去了中国教育的政策,从此能够与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民族教育并驾齐驱。至此每个省市自治区都有自己的十二五教育规划,所以你去看北京的、西藏的、云南的、贵州的都将特殊教育单列出来,正因为这个形式,加之30万人口地区要办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这一政策。很多时候我都讲,特殊教育的春风已来临,一下子,公办特殊教育学校达到两千多所,高等特殊教育专业从原来的七所增长到六十余所,正因为有了这些规定,所以就有了我们往前面发展的条件,高等特殊教育必定会往前面走一大步。我们来总结一下高等特殊教育专业培养模式,一个是以教师基本功和学科教学培养为主,这主要是由中等师范专科学校升为高校的学校背景为主,这种学校比较擅长的是分科教学,还有这个当中有对老师的基本要求。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他的优点是能比较快速地进入学校教学环节,因为我们对接的特殊教育学校十有八九当时都是以学科为主的。这种学生培养出来能够应对学校教学而且基本功较扎实,但是缺点是教学理论不足,难以从总体上把握特殊教育。第二种是关注教育的理论,以理论学习为主的不分类的师资培养,就好像以前那七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