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现代教学设计:是在实施教学之前,依据学习论和教学论原理,用系统论观点和方法对教学的各个环节统筹规划和安排,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最优环境的准备过程。教学设计:在实施教学之前,依据学习论和教学论原理系统计划教学的各种环节,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最优环境的准备过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设计一般是由专业设计人员进行的,包括目标设置、教材开发、测量评价、工具开发和教学策略的开发等。狭义的教学设计指教师进行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教师根据其所教班级的学生的特点和所教课程的教材内容,将课程目标转化为单元或课时目标,并对这种目标加以分析,然后据此选择或开发适当教学策略,最后对照目标检测教学效果。系统教学设计:指将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设计。教学: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教师面对学生的教学行为,主要包括呈现教材,引出学生的反应和提供反馈与纠正等。二是指教师课前的准备(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和在课堂上对学生实施教学和对教学效果的测量、诊断、补救以及修改教学计划等的活动。教学论:是以研究教学规律为对象的学科,研究范围包括教学任务、过程、原则、方法、形式、评价等。学习:通过后天经验引起的能力和倾向的相对持久变化。学习论:是研究学习结果的类型和性质、学习的一般过程和一般条件、不同类型的学习的特殊过程和特殊条件的各种学说。教学策略: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整套教学步骤、方法和媒体等。学习策略:是学生采用的提高学习效率的活动。言语信息:指可以用言语符号或文字符号表达的信息,包括:符号、事实等。智慧技能:指用符号对外办事的能力。学生理解与运用概念、规则进行逻辑推理。认知策略:指运用规则调控自己的学习、记忆和思维等认知过程的能力。复述策略:是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组织策略:指发现部分之间的层次关系其他关系使之带上某种结构以达到有效保持的目的。精加工策略:指对记忆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作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以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记忆术是典型的精加工的技术。监测:是信息由客体水平流向原水平。控制:是信息由原水平流向客体水平。动作技能:指运用规则调控自身肌肉协调的能力。态度:指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倾向。陈述性知识:根据某人会说什么推知某人具有的知识。即可用言语表达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根据某人会做什么推知某人所具有的知识。同化:利用原有知识理解新知识的过程。哲学与经验取向的教学论:我们把主要依据哲学思辨和经验总结所形成的教学论称为哲学与经验取向的教学论。哲学与经验取向的教学论:我们把主要依据哲学思辨和经验总结所形成的教学论称为哲学与经验取向的教学论。科学心理学和实证研究取向的教学论:我们把依据科学心理学,尤其是学习心理学并通过实证研究建立起来的教学论称为科学心理学和实证研究取向的教学论。元认知:认知的认知,在人的学习、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中起监测和控制作用。亲历学习:指个人亲身经历的学习。观察学习:指个体观察到其他人做什么,他会模仿榜样,表现出相似的行为。任务分析: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完成如下工作:1.通过对教材与学生的分析,确定单元或单课的具体的教学目标;2.对教学目标中的学习结果进行分类;3.根据对不同类型的学习的条件分析,揭示实现教学目标所需要的先行条件即使能目标及其顺序关系;4.确定与教学目标有关学生的起点状态。任务分析教学论:教师和教学设计者应对作为教学目标的学习结果类型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类型学习的规律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最佳的内部和外部条件,最后根据学习结果的不同性质进行学习结果的测量和评价。行为目标:马杰提出的克服目标陈述含糊性的技术,认为好的教学目标应符合三条标准:(1)说明教学后出现的行为的表现,即学生能做什么(或会说什么);(2)规定行为产生的条件;(3)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的标准。表现性目标:艾斯纳提出的目标陈述技术,要求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但不精确规定每个学生应从这些活动中习得什么。行动动词:在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