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讲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2018 课标Ⅰ)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列强侵华。解读题干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本充分利用舆论宣传策略和公关手段,引导欧美舆论倒向日方,西方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是日本将中国“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解放出来,而清政府却对此没有任何回应,这本质上说明了昏庸的晚清政府不谙熟近代外交,故选 C 项。材料只反映了日本利用舆论宣传掩盖其侵华的本质目的和晚清政府的不作为,未反映 A、B、D 三项。2.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谈到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导致国人“漠然不以动其心”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朝以“天朝上国”自居,国民无法产生国家认同B.天高皇帝远,国人喜明哲保身C.专制统治剥夺人民政治自由D.列强侵华,对国人采取挑拨与分化答案 C 据材料可知梁启超认为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之一是民众缺乏国家意识和民族主义情感。清朝以“天朝上国”自居,与国民无法产生国家认同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故 A 项错误;国人喜明哲保身是表面的现象,B 项不是主要原因,故 B 项错误;君主专制统治实行愚民政策,导致民众国民意识淡薄,缺乏民族(国家)的认同感,“经国耻历国难”也不足以警醒国人,故 C 项正确;据材料可知梁启超认为应从自身找失败的原因,D 项是外因,故 D 项错误。3.(2019 河北保定质检)1895 年 2 月,两江总督张之洞向清政府进言:以台湾作保,向英国借款以抵御日本侵略台湾;台湾巡抚唐景崧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提出台湾租界化、抵押台湾,并直接与法、德方面磋商保台之方。这本质上反映了张之洞、唐景崧( )A.对台湾的得失高度重视B.为保台湾采取了有效措施C.为国家统一做出了贡献D.对侵略者的本质认识不清答案 D 题干中张之洞、唐景崧的保台方案寄希望于英、法、德,且都以抵押台湾为手段,无异于用强盗来抵御强盗,故 D 项正确。4.(2018 湖南师大附中月考)恩格斯在 1894 年 11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