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编号:学时数:理论 18 学时学分数:2 学分适用专业:全校本科专业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自我认知三个层面达到以下目标。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基本概念,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大学阶段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技能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如学习发展技能、环境适应技能、压力管理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生涯规划技能等。自我认知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二、主要教学内容第一部分: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异常心理的表现,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三大学生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能够自主地调整心理状态,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学内容:1. 认识心理活动的特点和实质;2. 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3. 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4. 了解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活动、案例分析(二大学生心理咨询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心理咨询的内容与类型,建立正确的心理咨询观念以及自助求助的意识。教学内容:1. 心理咨询的概念和功能;2.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意义和特点;3.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内容与类型。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活动、角色扮(二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演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常见的大学生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了解心理疾病,懂得哪些状态可以通过自我调整或心理咨询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