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韩丁:原名威廉_辛顿,美国记者

韩丁:原名威廉_辛顿,美国记者_第1页
1/6
韩丁:原名威廉_辛顿,美国记者_第2页
2/6
韩丁:原名威廉_辛顿,美国记者_第3页
3/6
韩丁:原名威廉 ·辛顿,美国记者本文导读:1945 年,韩丁以美国战争情报处分析员身份目睹了重庆谈判。 1947 年,他随联合国救济总署到中国河北冀县,为解放区恢复生产培养出第一代农机人员。翌年,他以观察员身份亲历了山西张庄的土改,后创作了长篇纪实文学《翻身》。1953 年,他从中国回到美国, 被麦卡锡等人冠以“叛国者 ”罪名,遭受政治厄运。16 年的独自耕种和与女儿卡玛的 18 年分离。 1971 年,他应周恩来之邀重返中国。后来的30 年,他始终奔波在中国乡村,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洒下汗水。 2004 年 5 月 15 日, 85 岁的他在美国马塞诸塞州康克市悄然辞世,墓地遥向东方。赤峰著名学者予舒曾撰写《韩丁与中国》。1919 年 2 月,韩丁生于美国芝加哥。韩丁早年就读于佛蒙特州帕尼学校,一所由他母亲创办的新型私立学校。1936 年, 17 岁的韩丁被哈佛大学录取,但他决定推迟入学,用一年时间去探索世界。他从佛蒙特出发,一路打工遍游美国。1937 年春天, 韩丁找到一份水手的工作,随船由旧金山驶向日本。在东京做了5 个月记者后,经中国东北、西伯利亚来到苏联,后辗转欧洲,再度做水手,返回美国。随后,韩丁入学哈佛。1939 年,韩丁转入康奈尔大学攻读农业,由此走上了农学家的生涯。1943 年,韩丁阅读了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 ,受到强烈震撼。此前他是一个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看了这本书转变了看法,认为有些战争是正义的,值得支持。他说过,如果他是一个中国人,也一定会拿起枪,抵抗日本侵略。1945 年,韩丁以美国战争情报处分析员的身份来到中国。重庆谈判期间, 韩丁结识了国共双方很多要员,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宋庆龄等。在同毛泽东等人的多次谈话中,他对中国革命及其前途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1947 年,联合国救济善后总署捐赠一批拖拉机给中国,并且招收志愿工人使用这些农机,韩丁应召作为拖拉机技师第三次来到中国, 被派到东北工作。 他不满于国民党的腐败,又自愿来到共产党所领导的河北解放区。随即在晋冀鲁豫边区冀南地区负责一项发展计划。同年秋天,联合国在全世界结束了农机救援的工作,把志工解散送回美国。韩丁决定留在中国,一如既往地为培训中国第一代农机人员、为恢复生产和解放区建设倾心竭力地工作。但是农机没有燃料,无法使用,韩丁只好离开农村的工作。当时,应在山西长治附近(潞城 )成立不久的北方大学的邀请,他到校教授英文。1948 年,韩丁以观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韩丁:原名威廉_辛顿,美国记者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