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用脚步丈量人生的诗句 “偌大的中国,其实只有两块地方,一块是城市,一块是乡村。偌大的中国,有两种人,一种是城里人,一种是乡下人。”?———《人·地·城》 最近读了北大徐远教授的《人·地·城》,有许多感悟,特别是上面的这两句话,让我印象最为深刻,所以我想跟你分享这本书带给我的启发和徐远教授深刻的洞察。 记忆里的农村 我从小算是在县城里面长大,没有干过农活,所以说现在假如你把我送到农村,我是分不清小麦和所有蔬菜的。但是在我的记忆中,婆婆爷爷一直都在农村,小时候每年都要回几次农村去看她们,在我很小的时候爷爷就走了,唯一的印象是他老人家躺在床上,用他颤抖的双手递给我十块钱,尽管他已经第 1 页 共 10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话都说不清楚了。而婆婆好像总是忙着农活,每次回去都没见她好好坐下来休息过,总是忙前忙后,尽管爸爸妈妈叫她没必要这么辛苦,但是并没有什么效果,婆婆总是点点头笑着说:“习惯了”。 每次回到农村,我都会站在田边,看着互相交错的田地,田边窄窄的公路有时会有小车经过,扬起的灰尘四处扩散,随处可以看到在田里忙碌的人们,鸭子会在池塘发出嘎嘎的叫声,脸上有时会感到一阵微风,总感觉这样的日子十分满意,突然一想自己并没有体会过农活的艰辛,更别说住在这里。所以每次回到农村我总会感觉时间过的是那么漫长和宁静,村里的人们忙碌而又朴实,这大概就是我记忆中的农村。 城市 徐远教授在书中说,村庄是城市的来源,因为很多人离开村庄(小聚集)的土地,汇聚在一起形成了城市,虽然在旧石第 2 页 共 10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器时代,人们就开始了集体性的宗教祭拜活动,这时连村庄都没出现。 书中写到了希腊罗马和春秋战国城市的兴起,顺着人类文明进展的线索去寻找城市的起源,试图分析出城市兴起的背后逻辑,不管是村庄还是城市,它们的本质都是一个容器,但是人类的文明好像总是在城市形成时更加的繁荣,随后产生的商业、贸易,使人们有了越来越多的沟通和社会分工,从而聚集更多的人,这时的城市不仅是容器,还是一块磁体。 人们有迁徙的自由后,渐渐的离开脚下的土地,去发掘更多的新大陆和机会,慢慢的把“他乡”变成了“故乡”。 城里人和乡下人 我觉得本书最关怀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会有城市和农村,以及它们背后的人;因为有些生活在城市,有些生活在农村,他们被生生的贴上了两种不同的标签:城里人和乡下人。 第 3 页 共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