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指一切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的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教育活动的中介。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力拓贝尔诺,理论观点:教育是一种生物行为,否认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孟禄,理论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教育观点: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教育的发展过程古代教育一般而言,古代教育是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的学校教育。()古代中国根据历史记载,中国早在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在我国,学校最早出现在商代。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以孔子私学的规模最大。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特别是四书成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下令废科举开学堂。()古代印度古代印度的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其经典《吠陀》是主要教育内容,婆罗门教的僧侣是唯一的教师,教育的活动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佛教比较关心大众,表现在教育上主要是广设庙宇,使教育面向更多的群众,形成了寺院学府的特色。()古代埃及有学者经过考证,认为建于公元前年的埃及宫廷学校是人类有史可查的最古老的学校。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古代希腊、罗马古代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古代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