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的品牌扩张战略麦当劳并不缺乏跑马圈地之举,其开店多依赖于与商业地产商合作,挺进城市腹地 ;与城市地铁开发商合作优先选址,抢占地铁沿线 ;与中石化展开战略联盟 ,推进汽车餐厅得来速 (Drive-Thru) 等。在麦当劳 (McDonald's co.)全球 CEO吉姆· 斯金纳 ( Jim Skinner)的卓越领导下 , 麦当劳始终是华尔街的宠儿。自2003 年初起 , 该公司的同店销售额连续30 个季度保持增长 , 即使在 2008 年经济 衰退最为严重时 , 其同店销售额仍然增长了6.1%。市场调查公司 Technomic数据显示 2008 年至 2010 年间 , 在美国快餐与快速休闲餐饮行业总体销售额增长量中, 麦当劳所占比例高达90%。目前能对其构成挑战的对手屈指可数—麦当劳在超过118 个国家贩卖汉堡 , 日用餐人数达到 6400 万, 其营收甚至超过了星巴克 (Starbucks)、肯德基 (KFC)、必胜客 (Pizza Hut)和塔可钟 (Taco Bell)的收入总和。???? 但斯金纳并非毫无苦恼。首先, 维持增长并非易事 ,8 月份其全球营收仅增长3.5%,增幅远低于预期。更糟糕的是麦当劳已将中国市场的领导者地位拱手让于肯德基, 反败为胜的时机却遥不可及。时至今日, 全球拥有超过 3.3 万家店面的麦当劳在中国仅拥有约1300 家店面 , 而肯德基则超过3240 家—要知道 , 肯德基在全球仅拥有14000家店面 , 远输于麦当劳。雪上加霜的是麦当劳开店以蜗牛速度着称,在中国开设 1000 家门店花了整整 19 年时间 , 肯德基则攻势逼人 , 其每天在中国 计划 至少开设一家新店 , 在市场份额上相对于麦当劳的优势有望达到 3:1 。???? 此前 , 麦当劳并不缺乏跑马圈地之举, 其开店多依赖于与商业地产商合作, 挺进城市腹地 ; 与城市地铁开发商合作优先选址, 抢占地铁沿线 ; 与中石化展开 战略联盟 , 推进汽车 餐厅得来速 (Drive-Thru)等。按照其设想 , 其中国业务销售额至2015 年应较 2009 年增长两倍。但仅依靠上述策略 , 麦当劳若想在余下3 年内完成 700 家门店颇为捉襟见肘 , 时间是其最大的敌人。如何绝地反击?麦当劳 ( 中国 ) 首席执行官曾启山开出的药方是重启加盟模式。此举亦被视作麦当劳应对挑战的上策。???? 8 月 23 日, 昆明诺仕达集团因此成为此项政策的首位获益者, 其将接手云南现有麦当劳餐厅, 并负责在当地开设新餐厅, 预计未来五年将新开 20 家店。与传统的特许加盟模式不同, 麦当劳此次是以省为单位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