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军事通信技术装备分类:网文选摘2007.1.1815:20作者:weixiuzu|评论:2|阅读:3207国家代码:CT行业代码:B040能力水平:一、台湾地区军事通信技术装备台湾军事通信装备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53年前发展单一的通信手段;1953年至1989年主要发展模拟通信,80年代后期着重发展模拟综合通信网;1989年后主要发展综合数字网,计划在21世纪初期建成综合业务数字网。1.台湾三军公用通信设施多网系结合的台湾三军公用通信设施包括"军事统一通信指挥部"主管的地下(海底)同轴电缆、光缆干线和数字微波干线,以及卫星通信系统。它们是台湾军队通信的骨干、"国防部"和三军电子综合信息系统"衡山"、"陆资"、"大成"和"强网"的命脉。台湾海军指挥自动化系统"大成"的岸基通信以及空军防空自动化系统"强网"雷达情报和指挥控制信息的传送等,都主要依靠这些通信设施。(1)概貌按照台湾所谓立法规定,固定通信干线由军民共建,军用支线由军队自建;平时分配给军队使用的容量占干线传输容量的8%,由参谋本部的军事统一通信指挥部负责线路调配、技术保障和维护管理;进入战时动员体制时,整个固定通信设施将全部实行军事管制。因此,在考虑台湾军事通信能力时,必须加入民用设施通信能力这一因素。①光缆干线系统在台湾本岛西部,有台北至高雄的两条光缆干线系统,一条是沿省级公路开设的24芯光缆系统,一条是沿国道开设的48芯光缆系统,计划2000年后在此系统上开通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台湾本岛东部的光缆系统主要有两条,一条由台东至高雄,一条从花莲至高雄。西部岛屿光缆系统主要有两条,一条是从台南经澎湖岛至金门岛的6芯无中继海底光缆系统,每对容量是280Mbps;另一条是从桃园至马祖岛南的24芯无中继海底光缆系统,长160公里。台湾地区对外的海底光缆有两条,一条从台湾到香港,总长730公里,1990年夏季完工并投入使用;另一条从台湾经菲律宾到关岛。②固定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台湾地区的固定数字微波通信系统是台军多网系结合的固定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光缆系统的备份与补充,走向与光缆通信系统基本相同。目前台湾共建成5套微波通信网,其中3套供军、警使用,2套供军、政、警、民共用,它们构成了环台湾本岛的微波通信网和覆盖外海主要岛屿(金门、马祖)的外岛微波网,主要使用5ESS交换机。军用微波通信网由3个枢纽站、10个主要站和49个一般站组成,工作频段8GHz,调制方式16QAM,容量1920路。军、政、警、民共用的微波通信网共有33个干线站和32个支线站。③卫星通信系统台湾军队主要运用3种卫星通信体制,一种是Ku频段点波束卫星通信系统,共建了6个站,其中金门岛和马祖岛各一个;第二种是从美国休斯公司引进的SCPC卫星通信站;第三种是将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用于军事,主要提供给驱逐舰,解决舰艇的机动通信问题。陆地上固定通信网也利用海事卫星通信系统,主要是用作陆地应急通信,其中在乌丘岛建有一个海事卫星通信站。Ku频段卫星通信系统是军民共用,其它卫星通信系统以军为主。(2)台湾信息网络台湾的信息网络分低速、中速和高速三部分。低速网络的传输速率为1200~9600bps,它是一个广域覆盖的信息传输网络。该网络计划每年增建2000至3000户,并于1994年6月前在全省16个地区建立网络节点。低速网因其如"市内电话"般的低费用率而被称为"全民化信息网络"。中速网络采用CCITT标准的X.25分组交换技术,主要提供计算机主机之间的通信,并与全球46个国家的127个分组交换网络连网。该网络能够提供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PrivateNetwork:VPN)服务,此服务具有专用网络的保密性和公共网络资源共享相结合的特点,并提供计算机最佳应用环境与选择。该网络计划每年增建2000至3000户,并于1994年6月前在全省16个地区建立分组交换机房。高速信息网络提供56kbps以上的应用服务,应用范围包括局域网(LAN)间互连、高速计算机互连、宽带综合业务和高清晰度电视(HDTV)主干网络等。计划在1996年6月前,扩充帧中继设备,将话务量提高到T3线路速率(45Mbps),在台北、新竹、高雄等地区引进小型异步转移模式(ATM)系统;1998年6月前视市场需要和大容量ATM技术的发展情况,适时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