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观《忏悔与警示》有感》

《观《忏悔与警示》有感》_第1页
1/8
《观《忏悔与警示》有感》_第2页
2/8
《观《忏悔与警示》有感》_第3页
3/8
《观《忏悔与警示》有感》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左传》子罕是孔子的学生,开篇就讲这个故事,是因为子罕以不贪为宝,而《忏悔与警示》中的几位主人公利令智昏,为了些许蝇头小利不惜铤而走险,这种强烈的行为反差也造就了强烈的后果反差,一个是名扬身后,另一个却是锒铛入狱。人皆有欲,无怪乎他们趋钱若鹜。正如晋代名文《钱神论》对钱的描述:“钱外圆内方,有乾坤之象。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钱能转祸为福,因败为成。危者得安,死者得生。”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无德而富贵谓之不幸”,《忏悔与警示》中的几位主人公以牺牲人身自由和家庭幸福为代价,再次验证了这些古训。贪欲之心,人人皆有。要人不贪财,有两个办法,一是自修,另一条就是使他无财可贪。加强自身修养,有两点需要做到:一是要多读史书。在读史时把自己“摆进去”,以史为镜进行对照检查,用正反两方面的历史人物激励和警示自己,力求使史书中的“精华”消化于自己的思想中,这对于提高自身的素质是大有裨益的。诸如子罕弗受玉的史实还有很多,古人有“四知”、“三不惑”之说。“四知”说的是东汉杨震,面对暮夜送金者道出的是:“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何谓无知”。“三不惑”是汉桓帝时太尉杨秉说的:“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清人张伯行也有名言“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历史就是这样,它无时无刻不在鞭策和激励着我们,为我们每个人走好人生路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东西。二是要注意“小事”。被钓的鱼儿往往是因为贪食诱饵,笼中的鸟儿就是为几粒小米失去了整个天空。不少人往往就是由“小节”不保到“大节丧失”,由放纵小事到蜕变堕落。作为银行工作人员,尤其是各级管理人员,不仅要在大是大非面前很好的把握自己,维护自身形象,而且在日常生活小事和细节问题上也应十分注意。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吃;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拿;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做到慎独律已、防微杜渐,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处处从讲政治和心理防线,切莫吃了一辈子斋,却让一碗狗肉汤玷污了一生的清白。一切权力都使人腐化,绝对的权力使人绝对腐化。片中的主人中手中都掌握着大大小小的权力,并且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缺乏有效的监督,导致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观《忏悔与警示》有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