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第一课时无锡市东北塘实验小学邵娇红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认识6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从司马光身上学导遇事沉着冷静的品质。教学重难点:重点:花园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的词句。难点: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碰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自觉地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比如,认真倾听、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审题、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自觉的阅读习惯、一定的积累习惯、大声的朗读习惯等。教学流程板块一:导入课题1.这堂课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小朋友,他是谁呢?(PPT出示:司马光的头像和名字。)注意读准“司”,它是平舌音。“司”是“司机”的“司”。说说你还可以组哪些词?(公司、上司、司令)它在这里与“马”组成复姓。再请大家读读他的名字——司马光。2.小朋友对司马光有什么了解吗?他是九百多年前,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历史学家,他也是一位大学问家。他小时候勤奋好学,知识面非常广博。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事情。3.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课题。板块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1.请小朋友们读一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PPT出示自读要求:自读课文:(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不添字漏字错字。(3)读通句子。2.课文中的生字词你都认识了吗?3.PPT出示:古时候花园爬上掉进别的哭喊使劲假山砸缸得救流了出来(1)带拼音:指名读,一人一排(2)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劲”的韵母是前鼻音,“流”的声母是L。请小朋友们再读一读,记住它们的读音。(3)去掉拼音:开火车读,齐读(1遍)4.再读课文:课文中的生字词小朋友们都会读了,课文应该能读的更好了。请小朋友们再读一读课文。读的流利熟练,读完以后想一想,课文讲了司马光的什么故事?板块三:理解课文课文讲的是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1.学习第一段。课件出示: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1)请下朋友们读读第一段课文第一句话,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学会抓住关键词,说说他们所知道的东西)对了,是宋代。那么,你还知道哪些朝代?那么司马光他干什么了呢?再读读这句话:“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出示图片)(3)这就是孩子们玩耍的花园,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生:假山,下面有一口缸师:书上是怎么写的呢?仔细读一读课文,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指名说)师:缸很大,比小孩还要高,里面装满了水。请你读出缸的“大”,并读给你的同桌听。(指名读)小结:这里有一口大水缸,里面还装满了水。老师似乎闻到了危险的气息,有一种不祥的语感。好像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了。这就是故事发生的背景,让我们齐声再把第一自然段读一读。(PPT出示第一小节)过渡:果然,就在他们玩的开心的时候,意外的事情发生了。2.学习第二自然段(1)自己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一说,发生了什么事?PPT出示“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理解“一不小心”练习说话:a.上课的铃声响了,我赶紧往教室门外走去,一不小心,。b.操场上活动的时候,我一不小心。(2)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的心情如何?你会怎么做?(采访学生)生:很着急。因为这个小孩面临生命危险。(3)课文中的小朋友是什么反应呢?请你再读读第二自然段,用直线画出来。(指名读)师:别的小朋友,就是指除了司马光以外的孩子。他们都“慌”了,因为害怕而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们有的哭,有的喊,但这样是没用的。还有一个小朋友跑去喊大人。这个办法好不好?为什么?你能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吗?(指名读)PPT出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喊大人。(4)别的小朋友都害怕极了,司马光又是怎么表现的呢?请你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把司马光的表现用波浪线划出来。(指名说)师:是的,司马光没有慌,这已经说明他是个勇敢的孩子了。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请小朋友们读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指名读)a.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b.司马光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