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朗著.美在意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卷面语: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柳宗元);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朱光潜);象如日,创化万物,明朗万物。(宗白华)2,目录:什么是美学;社美活动(美是什么;美感的分析;美和美感的社会性);审美领域(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技术美);审美范畴(优美与崇高;悲剧与喜剧;丑与荒诞;沉郁与飘逸;空灵)美育人生(美育;人生境界)3,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佛试,勿使惹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佛性常清静,何处惹尘埃?4,宗白华:美乃是人的心灵与世界的沟通,是万象在人的自由自在的感觉里表现而已,是情景交融而创造的一个独特的宇宙,一个现实人生的意味、情趣和价值的虚灵的世界,是心灵与自然完全合一的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P605,审美意象主要有以下的特征:P61①审美意象不是一种物理的实在,也不是一个抽象的理念世界,而是一个完整的、充满意蕴、充满情趣的感性世界,也就是中国美学所说的情景交融的世界。②审美意象不是一个既成的、实体化的存在,而是在审美活动的过程中生成的。审美意象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之中。③意象世界显现一个真实的世界,即人与物一体的生活世界。如所存而显之。④审美意象给人一种审美的愉悦。6,西方的生活世界有三个层面的描述:柏拉图“理念世界”,康德“物自体”,基督教“彼岸世界”。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是有生命的世界,是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人与万物一体的世界,是充满了意味和情趣的世界.”P777,我们对于某种事物见的次数愈多,所见到的也就愈少。但是我们一旦丢开这种“寻常看待事物的方法”,即丢开从实用观点看待事物的方法,例如破墙角伸出来的一枝花,或是林间一片阴影,便陡然现出奇姿异彩,使我们惊讶它的美妙。P1028,云淡风轻近午天,伴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予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P1039,什么是移情作用?用简单的话来说,它就是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设身处在事物的境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也有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同时,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的这种错觉的影响,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这是一个极普遍的经验。移情作用就是在审美观照时由物我两忘进入到物我同一的境界。在聚精会神的观照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有时物的情趣随我的情趣而定。物我交感,人的生命和宇宙的生命相回还震荡,全赖移情P107.10,审美活动的对象不是物,而是意象。移情作用的核心就是意象的生成,所以移情作用是一种美感活动。P11111,触觉比语言和情感交流要强烈十倍。没有哪一种感觉能像触觉那样让人兴奋。海伦·凯勒曾说:我这个眼睛看不见的人仅仅通过触摸就发现了成百使我感兴趣的东西。春天我满怀希望地触摸树枝,搜寻叶芽,这大自然冬眠后苏醒后的第一个征兆。我感受花朵令人愉快的丝绒般的质感,发现她惊人的盘绕结果,为我揭示大自然的某种神奇。如果我非常幸运,偶尔当我把手轻轻地放在一颗小树上时,会感觉到一只小鸟高歌时快乐的震颤。季节变换的华丽场面是一步激动人心的永无止境的戏剧,它的情节从我的手指尖上涌流而过。P11712,高峰体验一词是对人的最美好的时刻、生活中最幸福的时刻,是对心醉神迷、销魂、狂喜及极乐的体验的概括。一个年轻的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为她的丈夫和孩子准备早餐,太阳光照进屋里,孩子们穿戴整齐又干净,边吃着饭边喋喋不休地说着话。她丈夫和孩子们随便说笑。这位母亲看着她的丈夫和孩子们,突然陶醉于他们的美,自己对他们的巨大的爱,陶醉于自己的幸福,这就是一种高峰体验。P12113,高峰体验的特征:在高峰体验中,人们往往会失去时空的感觉;表达和交流常常富有诗,意,带有一种神秘与狂喜的色彩,这种诗意的语言仿佛是表达这种存在状态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语言;是一种终极体验,而不再是手段体验。是一种自我肯定,自我确证的时刻,有着自己的价值;高峰体验的欢悦是一种“属于存在价值的欢悦”,这种欢悦具有一种遍及宇宙或超凡的性质,一种丰富充裕的、漫衍四溢的性质。P122高峰体验中或经历高峰体验后的人有一种源承神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