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出在四年级》读后感陈晓荷前段时间到图书室去找书,偶然发现了一本《问题出在四年级》,想想自己正好任教四年级,所以便借了这本书来看一看,想了解一下四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从而更好的因材施教,这本书从四年级孩子的变化、容易出现的问题、家长如何应对等方面,详细的介绍了四年级孩子的特点,对自己启发比较大。首先,孩子在四年级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我从这几周的教学中也感觉到了这一点。孩子的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独立意识增强,情感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波动,书中说到四年级是一个“爬坡”的阶段,首先知识难度增大,理解的题增多了,纯知识性的题目少了,因此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我们首先要了解这一方面。其次,四年级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的最后一个养成阶段,如果这时候能抓紧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学生还能形成良好的习惯,否则错过这一阶段,学生就很难再养成好的习惯了。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抓紧这一阶段的教育,要求好家长共同做好孩子的习惯养成工作。其次,教育方法和教育技巧是非常重要的。美国教育学家珍妮·艾里姆:“孩子身上优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学方法。”苏霍姆林斯基是现代教育学耳熟能详的名字,他曾说:“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断的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那么就需要家长付出个人的努力,不断地进修自己。”书中以详细的案例向我们介绍了不同特性的孩子,以及如何应对。总体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感兴趣其实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逐步培养出来的。一开始需要孩子意志力的参与,但是一旦孩子有了学习行为,老师和家长就会为他欢呼,给他表扬和鼓励,孩子就会因为父母和老师的快乐而快乐,因为夸赞而快乐。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学习形成一种习惯性的反应,能够不用意志力,像条件反射一样快乐学习。第三,四年级的孩子处在人生的“风口浪尖”。第1页共15页四年级的孩子年龄尚小,存在对学习以外的事情感兴趣,而且兴趣不稳定的现象,与学习兴趣相关的情绪处在不稳定状态。这与学生的年龄小有关,也与家长的放任和管理不当有关。家长固然要爱护和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但是要让孩子们明白,快乐和成功需要持久的兴趣,要真正热爱一件事情,就要坚持下去,而不是遇到困难就放弃。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帮助孩子解决遇到的困难,而不是总是支持孩子改变兴趣爱好。总之,四年级的孩子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如果家长跟学校合作的好,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可以让孩子终身受益。如果这个期间孩子养成不良习惯,也会让他后悔一辈子。作为教师要不断与家长沟通,及时关注孩子的变化,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应对解决,帮助孩子度过这一特殊时期,从而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品行等好习惯,为他们的一生奠基。第二篇。写作文难问题出在哪写作文难问题出在哪。一直以来,想写一篇关于写作文的博文,但每次拿起笔来,却又放下了。之所以放下,是因为总感觉心头像压着什么,却又无法解开这个结。本来写作文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事,可是在咨询指导中,家长总会问及这如何写作文。我便想,关于作文辅导的事儿,家长能够做好吗。有多少家长真正懂写作呢。同时我又想起一件与写作文无关的事,在我平时做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中,发现前来咨询的家长,大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存在,那就是无论表达还是思维,皆没有条理性,更谈不上逻辑性。没有了条理,没有了逻辑,还能下笔写文字吗。还能写一篇被称其为文字的文章吗。我就反复思考,甚至追根溯源,通过分析发现问题的症结主要有以下所在:症结一:口语的文字化表达缺乏练习。如果我这么说,可能很多家长会反驳。好,我们先来做一个试验,请让孩子把嘴里涛涛不绝的话,用文字真实记录下来。你会发现,绝大部分孩子做不到。这是为什么呢。问题就出在,很多孩子就没有做过将口语原汁原味文字化的练习。当孩子不能把想说的话,说过的话用文字真实记录下来,时间长了,便偏离了生活,甚至第2页共15页把想像力也丢失了。这就是经常看到一些孩子,如果你告诉他:你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就可以,但是孩子们却大脑空空,想可以,说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