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髓内钉的发展VIP免费

髓内钉的发展_第1页
髓内钉的发展_第2页
髓内钉的发展_第3页
髓内钉的演变过程与适应症大多数人认为,与接骨板相比,髓内钉历史较短,属于内固定物中的后辈。可是细究其历史,其实跟接骨板差不多同一时期出现,其设计理念甚至比接骨板还要略早一些。笔者根据相关资料,总结了髓内钉与接骨板大事编年史(表1),供各位参考•髓内钉的发展也不例外,从最先的尝试到现在,其技术越来越成熟,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研究表明,欧美发达国家治疗长管状骨骨折,髓内钉应用率达90%以上。•同时,其适用范围也已不仅仅局限于最初长管状骨的骨干骨折。现在其适应证主要包括:1.四肢长管状骨骨折;2.开放性骨折;3.病理性骨折;4.骨折畸形愈合后矫形;5.骨不连。•髓内钉应用过程中的几点争议•通过上表我们可以对髓内钉的特点有一个基本了解。虽然髓内钉技术日趋成熟,但是在其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争议,包括是否扩髓(扩髓与不扩髓)、是否切开(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置钉方向(顺行置钉与逆行置钉)等。1.扩髓与不扩髓•是否扩髓是目前髓内钉临床应用中最大的争议。•支持扩髓的研究认为,扩髓可增加髓内钉和骨之间的接触面积,因此也扩大了髓内钉对复杂骨折和骨干远、近端骨折的使用范围。扩髓后可以使用直径更大的内植物,从而增加了骨-内植物之间界面的固定强度。同时,扩髓产生的碎骨片还可起到自身植骨的作用。•而支持不扩髓髓内钉的研究强调了扩髓带来不利的生理影响,例如髓内脂肪可能带来脂肪栓塞,并且实验证据表明扩髓对肺功能有不利影响。另外,扩髓会破坏髓内血供,给骨折愈合带来不利影响。同时,扩髓过程中有引起髓腔压力和温度增高,造成骨坏死的危险。•目前被广泛接受的观点是:单纯骨干骨折首选扩髓,若合并多发骨折、骨折碎裂较重或合并胸部损伤,则用非扩髓髓内钉。2.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骨折断端切开可辅助复位及穿针,避免多次闭合穿针对髓内结构的破坏及造成骨块的移位,还可防止意外损伤骨折断端附近的重要血管神经。•但是切开复位不可避免的要破坏骨折断端的血供,尤其是在髓内血供已被髓内钉破坏之后,髓外血供的破坏会大大增加骨折不愈合的风险。•目前在临床工作中,应力争闭合复位,尝试数次失败后,则有限切开辅助复位,争取在最小的软组织损伤下完成复位与固定。3.顺行置钉与逆行置钉•髓内钉最常用于长管状骨的骨干,那么其置钉方向一般都有两个选择,即从长骨的近端顺行置钉或从长骨的远端逆行置钉。•影响置钉位置选择的因素主要有进针点的选择、体位的摆放及术者的操作熟练程度等,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为骨折的位置。•一般认为,若骨折偏向远侧,则选逆行髓内钉,若位于中段及近侧,则倾向于顺行髓内钉。当然,还要综合考虑合并伤等其他因素的影响。髓内钉的几种类型•根据是否扩髓与是否锁定,髓内钉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经典的Küntscher针(紧密接触,扩髓,不锁定):•带有纵行槽沟的传统Küntscher针仅可用于相对简单的骨干中段骨折,这是因为其固定的稳定性来源于内植物和骨之间的接触。•扩髓可以增加髓内钉和骨之间的接触面积,因此也扩大了髓内钉对复杂骨折和骨干远、近段骨折的使用范围。•但是,其在扩髓过程中增加髓腔压力和温度、可能导致骨坏死等缺点也限制其在骨折中的应用。•2.通用髓内钉(紧密接触,扩髓,锁定):•由Grosse和Kempf最早引入在髓内钉上附加锁定螺丝钉,增加了髓内钉的力学稳定性,同时还扩大了髓内钉的适应证,包括更近端和更远端的骨折以及复杂不稳定的骨折等。由于锁定螺钉可以控制短缩,使得骨的长度仍可得到有效维持。•但是管状通用髓内钉的纵行槽沟降低了固定的旋转稳定性,可能会导致旋转不稳定,这在小直径的髓内钉尤为明显。3.既不扩髓也不锁定的髓内钉:这类髓内钉很细,其远近端不能锁定,因此会出现纵向和旋转不稳定,尤其是对复杂的骨折。尽管感染率低,但是主要缺点是常需要附加如石膏类的外固定,这是不能接受的。4.不扩髓但锁定的髓内钉(非扩髓实心针):由于无纵向槽沟,非扩髓实心针的抗扭转强度明显增强,同时使其适应髓腔形状的能力降低。如果进钉点位置选择不佳,或髓腔的形状和半径与髓内钉不一致,就很难达到合适的固定。•股骨近端髓内钉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