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乡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措施 XX 县区 XX 县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随着我县城市框架不断拉大,人口不断增加,产生的生活垃圾越来越多,因此对环卫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的存在,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一直普遍落后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步伐,又因为环卫基础设施本身具有的特点而导致缺建漏建现象一旦发生就很难补救,使得近年来我县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一直挣扎在进退两难的边缘。现将我县环卫设施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一)建设现状 到 2010 年我县 XX 县区面积为 12.5 平方公里,人口近八万人,16 条主次干道,清扫保洁面积 98.6 万平方米,生活垃圾中转站(地坑式)两座,街道公厕 10 座,其中旱厕 3 座。 (二)设施分布 我县 XX 县区果皮箱,收集箱,垃圾桶设置基本到位,但 XX县区没有一座垃圾中转站,公厕多为旱厕,XX 县区建有 2 座连体式垃圾中转站、公厕,相对解决了垃圾中转和如厕难问题。 (三)建设规划按照《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要求,XX 县区每 3000 人需配套公厕 1 座,垃圾中转站需每平方公里配套 1 座。根据本县建成区面积计算,XX 县区应有公厕 24 座,垃圾中转站 13 座,现有的环卫基础设施数量离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存在的问题 (一)县城边缘不断向外延伸,人口数量在持续增加,环卫基础设施总体数量却没有增加。 (二)环卫设施整体运作不均衡,致使个别区域环卫设施超负荷运转。 (三)服务质量滞后于县城发展。XX 县区公厕大部分为旱厕,垃圾中转站、中转箱多为露天作业,很难避免对周围环境产生扬尘、臭气、污水等二次污染,不能满足县城可持续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 三、影响环卫设施建设是原因 (一)未及时纳入城建规划。在 XX 县区,环卫基础设施过去未纳入县城整体规划之列,如公厕、中转站设置位置,造成环卫构建设施不健全,现在更难找到合适选址了。 (二)《城市黄线管理法》落实不到位。作为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用地的城市基础设施—环卫基础设施,被纳入了建设部 144 号令《城市黄线管理办法》第二条第三款中,但是在执行中对黄线管理办法的具体落实往往不到位,导致开发商、业主等利益群体总会因为个体的利益关系想方设法阻挠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施工。如门店商户小区业主千方百计阻挠在自己周围设立,所以他们会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