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书工程名称工程地点设计编号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设计人审核人审定人设计日期目录1 项目概述 12 评价目的及评价要求 13 评级依据 14 理论依据 14.1 场地径流控制目标 14.2 场地径流控制模式 34.3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45 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 55.1 场地控制雨量 55.2 雨量径流系数 55.3 雨水控制量 65.4 计算结果错误!未定义书签。6 结论 61 项目概述项目位于,规划总占地面积 7.49 公顷。其中公建部分总建筑面积 1005152,地上建筑面积为 59901m2,地下建筑面积为 40610m2。配套办公场所以及居住小区等综合容组成,,机动停车位 728 辆,自行车停车位 500 辆。容积率 2.46,绿地率 35%。2 评价目的及评价要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第 4.2.14 条对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提出了明确的相关要求。4.2.14 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对场地雨水实施外排总量控制,评价总分值为 6 分。其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 55%,得 3 分;达到 70%,得 6 分。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查阅当地降雨统计资料、相关设计文件、设计控制雨量计算书;运行评价查阅当地降雨统计资料、相关竣工图、设计控制雨量计算书、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报告,并现场核实。3 评级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建筑给排水设计规》GB50015-200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2009 年版)《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GB50400-2006 委托方提供的项目总平面图、景观设计图纸、景观设计说明等图纸资料委托方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4 理论依据4.1 场地径流控制目标生态城市和绿色建筑作为国家绿色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容,对我国未来城市发展及人居环境改善有长远影响,宜按照《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试行)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的规定,进行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进行控制(如下图)理想状态下,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应以开发建设后径流排放量接近开发建设前自然地貌时的径流排放量为标准。自然地貌往往按照绿地考虑,一般情况下,绿地的年径流总量外排率为 15%-20%(相当于年雨量径流系数为 0.15-0.20),因此,借鉴发达国家实践经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最佳为 80%-85%。这一目标主要通过控制频率较高的中、小降雨事件来实现。以市为例,当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 80%和 85%时,对应的设计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