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验(PPCT) PPCT 是“问题行为早期发现”的简称,是以 Prediction Test of Problem Children 的第一个字母组成的。实际教育工作迫切要求在学生的问题行为尚不明显时,就能及早发现不良行为和非法行为倾向,并适当加以指导,以防止问题学生和犯法行为的发生。为了满足我国广大心理学工作者,德育工作者,普教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及教师这一迫切需要,我们对日本长岛贞夫等人编制的 PPCT 进行了修订,制定出中国的常模。 一、问题行为早期发现的意义和作用 具有反抗、攻击倾向、冲动性、情绪不稳定、逃避倾向、非社会性、自卑感等不适应性格特的人,不能说都会发展成犯法行为,虞犯行为,问题行为或不适应行为,但是作为这些行为的前兆行为是不能忽视的。所以,假定它们之间具有连续性,就可以在不适应性格特征中早期发现表现突出的行为。 从这种意义上来讲,问题行为的早期发现就是以问题行为的第 5 等级(不适应性格特征群)为基础,早期发现和预测犯法行为和问题行为症候群。 二、测验的目的 本测验的目的在于早期发现问题行为,并进行预防性的指导。 三、测验的构成 本测验由6 个内容量表和 L 量表(效度量表)构成。L 量表的项目是 20 个,其他6 个量表各由10 个项目组成。因此,全量表共由80 个项目构成。 根据因素分析的结果,全量表有 3 个因素,构成三个分量表。 对人关系不适应: R 反抗倾向。 O 被压迫感。 情绪不稳定: I 对欲求不满的忍受性低。 A 孤独感倾向(缺乏接受性)。 学习不适应: S 没有学习热情(学习不适应)。 N 缺乏成就欲求。 L 量表(说谎量表) 四、测验时间 测验时间不限制,但是对想得太多,进度慢的学生应提醒他“不要想得太多”。40 分钟内全班学生都要完成。早完成的学生应让他出去,以免打搅别人。 五、各量表的解释和诊断 (一) L 量表(说谎量表) 称为效度量表,本测验属问卷法测验。本测验 L 量表的原始分满分为 20 分,分为 A、B、C三个等级,小四至初三:0—2 分为 A,3—6 分为 B,7—20 分为 C ;高中:0—3 分,分为A,4—6 分为 B,7—20 分为 C。L 量表得A 级或B 级的受试者,说明他在各内容量表的测验结果是可信的。在 L 量表被判定为 C 级的受试者,由于对行为规范的东西敏感,所以会作自我防卫性的评定,因而在测验中不会如实地回答问题。这不能一般地解释为“瞎说”。在这种情况下,他在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