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能整合 ● 本章梳理 1. 网络结构 2. 要点提示 (1) 力的概念 力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形变的原因,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矢量,它不但有大小,还有方向。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测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 力的图示 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是按一定比例(标度)画出的,它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 (3)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自然界中存在着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即: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4) 重力 地面附近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质量为m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G=mg(式中g 为物体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 (5) 重心 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薄板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确定。 (6) 弹力 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产生弹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物体直接接触,发生弹性形变。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都是弹力。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度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绳的拉力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一般说来,弹力的方向总是跟引起物体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跟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7) 胡克定律 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 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即F=kx,这就是胡克定律。该定律成立的条件是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即必须在弹性限度内。式中的x是弹簧的形变量,是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而不是弹簧的原长,也不是弹簧形变后的实际长度;k 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反映了弹簧的“软”、“硬”程度,在国际单位制中k 的单位为“N/m”。 (8) 静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静摩擦力。产生静摩擦力必须具备四个条件:①物体直接接触;②接触面粗糙;③接触面间有压力;④有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静摩擦力的大小在0 和最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