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共 8 页春江花月夜》课题春江花月夜班级授课(完成)时间教师(学生)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口口味意境、赏析意象、把握情感。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的能力。练习自测,巩固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重点难点、赏析诗歌的意境,通过意象分析,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方法赏析法学生自学反馈教学过程新知导学一、作者介绍:张若虚,扬州人,唐代诗人。曾官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其中,《春江花月夜》疋唐诗中的株奇葩。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咼远意境。《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先生誉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二、解题《春江花月夜》由木郭戊倩《乐府诗集》取早收载,为乐府诗。在形式上,由五言短篇进为七言长制。其转韵铺陈节奏与唐初七言歌行相似。在内容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超越了以前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第 2 页共 8 页物诗,注入新的含义。在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加入了游子思妇月下的思念之情。全诗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汇成一种情、景、理交融的幽美意境。三、意境赏析用想象再现诗歌的意境。诗歌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艺术,诗人在创作诗歌时往往浮想联翩,头脑中有大量形象闪现、组合。也就是说诗人在创作时必须借助丰富的想象,因此,我们在赏读诗歌的时候也要借助于想象。如果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的话,那么也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的学习与欣赏。二•填空。1、张若虚,唐代扬州人,诗人,与、、齐名,并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2•给加点字注音并理解词意。滟滟():水波相连的样子。芳甸():花草丛生的原野。霰():雪珠。扁舟():小船。砧():捶、捣衣物时下面的垫具。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西南,已沉入海中。(一)整体感知1、谈一谈,初读这首诗就意境和情感整体而言有何见解和感受?2、归纳诗的结构(一)写景(句):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美景。一层(-—-句):写月共潮生,光照万里的景色。二层(句):写月夜、花林的景色。(二)说理(句):写面对江水月色产生的感慨。(三)抒情(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