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融化了教案及教学反思冰是固态水 12 种结晶形态之一。传递冷,温度低。 自然界中的水 ,具有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状态。常温常压的液态的我们称之为水,气态的水叫水蒸气,固态的水称为冰。下面是为你带来的冰融化了教案及教学反思 ,欢迎阅读。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 4 课。前一课《水结冰了》和这一课《冰融化了》探究的是水的液态和固态之间的变化。本课内容分为观察冰的融化和加快冰的融化两部分。(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在前一节课的学习中,知道了水在 0 摄氏度的时候开始结冰。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实验观察能力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等办法解决一些探究中的问题。三年级的学生,实验方案的设计对他们来说有难度;在数字实验设备的使用上,熟练程度不高。但是《温度与水》这单元的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学习兴趣浓厚。(三)教学环境分析在数字实验室中、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当环境温度高于 0℃,冰的温度升至 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 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2.理解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冰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二)过程与方法 1.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以及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情况。2.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冰块的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2、意识到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的重要性。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观察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解决策略:利用数字实验设备的准确性,观察记录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二)教学难点:冰融化成水的实验设计解决策略:学生利用学习网站、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设计实验方案。四、教学方法、过程及整合点(一)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知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和探索,使学生在实践中亲自体验实践出真知的重要性,形成愿意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去解决问题的科学价值观。本节课的教学就尝试采用实验探索、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加强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使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探究冰融化时的温度变化情况和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情况的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他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