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实习生试讲课小结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课标教材分析地球的运动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方面内容,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球的运动要求是:一是“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自转、公转”;二是“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三是观测不同季节太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教材围绕“地球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特点及意义”这一主线而展开,图文并茂,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说出公转轨道、方向、周期,并解释产生的季节变化。2.例举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说明是由地球公转而产生的;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课堂演示、合作探究、动手实验、地理观测等方式理解地球公转的规律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地球公转运动的探究 ,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地理学习兴趣;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体会地理学科的价值。重点难点1.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2.四季的形成。(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同学们,最近早晨上学天亮的迟了还是早了?为什么?(学生议论纷纷,表现出极强求知欲)。这就需要了解今天的学习内容——地球的公转。(课前预习)指导学生对照“图 1.18 地球公转示意”预习课文,完成下面的内容。 (1)地球围绕太阳的旋转叫________. (2) 地 球 公 转 的 轨 道 形 状 是 ______, 方 向 是 _______, 周 期 为______. (3)地球公转的重要特征是 :地轴是 ______的,且_______保持不变,这样,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便产生了_________. (学习预习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下面略图)(检查预习)分别请四位学生上台完成下列活动,其他学生帮助纠错,教师指导。 1,在图中指出太阳、地球,用手指画公转轨道并说出轨道形状。 2,标出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 3,在公转的四个位置上画出赤道、回归线、极圈,并说出纬度。 4,指图描述地球的公转,说出地球公转的绕转中心、轨道、方向及周期。(此环节先不涉及公转特征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承转)地球公转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活动探究)教师用地球仪围绕光源(桌上蜡烛)演示公转。事先用纸带在地球仪上明显标出赤道、回归线和极圈,让蜡烛火焰对准北回归线,从夏至位置(学生观察在讲桌左侧)开始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