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 复习题 环境监测中心 二○○六年七月 目 录 一、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基础 1-4 页 二、实验室基础、质量保证及质量控制 4-7 页 三、水质监测实验室基础 8-21页 四、空气和废气监测基础 21-26页 五、金属类监测基础 26-31 六、有机物监测基础 31-36页 1 一、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基础 1、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对) 2、建设项目建成投入生产或使用后,必须确保稳定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对) 3.为了推动我国火电行业对 SO2的治理工作,实行 SO2排放总量与排放浓度双重控制。(对) 4、噪声的来源主有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社会噪声。人耳开始感到疼痛的声音叫做痛阈,其声级为 120 分贝(dB)左右。(对) 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对) 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对) 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中规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方法为测定方法为红外分光光度法。(对) 8、我国 1983 年颁布了第一个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测试方法标准。(对) 9、监测工业废水中的一类污染物应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布点采样。(对) 10、建设(包括改、扩建)单位的建设时 间,以 环境影 响 评 价 报 告 书 (表 )的批 准日 期 为准。(对) 11、新 污染源的排气筒 高 度一般 不 应低 于 15 米 。若 某 新 污染源的排气筒 必须低于 15 米 时 ,其排放速 率 标准值 按 外推计 算 结 果 再 严 格 50%执 行。(对) 1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挥 发酚 指 能与水蒸 气一并 挥 发的酚 类化 合物。(对) 13、锅 炉 排放二 氧 化 硫 浓度应在锅 炉 设计 出 力 70%以 上 时 测定。(对) 2 14、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中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是一定高度的排气筒任何1h 排放污染物的质量不得超过的限值。(对) 1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以标准分布时所规定的实施日期为界,划分为两个时段。即 1997 年 12 月 31 日前建设的单位,执行第一时间段规定标准值;1998 年 1 月 1 日起建设的单位执行第二时间段规定标准值。(对) 16、建设项目试运行期间,污染物排放达不到规定排放标准的,负责验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