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热处理安全技术 热处理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工件进入热处理车间后,需在车间内进行各道热处理工作;工件的正火、淬火和渗碳的出炉,都是在灼热状态下进行搬运。热处理和一般机械加工不同,需要品种繁多的“辅助材料”,其中有各种酸、碱、金属盐、硝盐和氰盐,还有各种油料、有机化工原料和石英砂等。这些物品,有的本身就易燃易爆,有的还是剧毒品;有些物质则在热处理过程中的高温和化学反应作用下,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的气体、液体和粉尘。不仅造成大气和水质的污染,同时也严重地恶化了热处理作业环境,员工经常在热烤、油烟熏和有害气体呛的条件下劳动,这样也容易发生事故。因此,学习掌握热处理安全技术也很重要。 一、热处理安全技术的一般要求 (一)热处理过程中的有害物和不安全因素 1.毒物、毒气和粉尘。热处理不少工序要直接应用有毒物品,如三酸(硝酸、盐酸、硫酸)、烧碱、纯碱、熔融的铅和金属盐等。 1)应用氯化钡作为加热介质,最高温度达 1300℃,氯化钡会大量蒸发。 2)氮化工艺过程大量地使用氨气,在生产过程中部分氨气会随废气排入大气中。 3)氰化盐在液体渗碳、氰化和软氮化等工艺过程中应用。 4)有机物如汽油、甲醇、丙酮和煤油等在使用中会大量地挥发。 5)煤气和吸、放热型保护气氛中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6)硝盐浴炉中熔融的硝盐,在热的状态下与工件油污作用,产生棕色的有毒气体(五氧化二氮等氮氧化合物)。 7)气体软氮化时,甲醇和氨气进入炉内相互作用后产生氰酸根。 8)热处理工件最后的喷砂清理,使用石英砂,产生大量二氧化硅粉尘。 2.触电。热处理车间用电量很大,许多炉子使用电加热设备,而且还有不少用电设备使用高压电源;如违章操作就有可能发生触电和电击事故。 3.易燃易爆。热处理中应用的某些油料(汽油、煤油和柴油)、有机物(甲醇、乙醇、乙炔、丙烷、丁烷、丙酮和香蕉水等),都是易燃易爆物质。使用气体和液体燃料的热处理炉,由于操作不当,也经常发生炉子爆炸事故。 热处理淬火工艺有时要求把加热到800-900℃以上的工作直接淬入油中或采用喷油冷却,容易引起火灾。 4.烫伤。热处理的加热介质许多是利用熔融的金属盐(氯化钡、氯化钠、氯化钾和碳酸钠)。熔融的金属盐一旦遇到水或水汽就会发生熔盐的崩爆,使熔盐飞溅而烫伤人。作为“冷却”介质的低温硝盐浴,虽然温度在 150-200℃,一旦碰到皮肤也会造成严重烫伤。还有,灼热的工件、热油和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