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一章植物分类学原理

第一章植物分类学原理_第1页
1/9
第一章植物分类学原理_第2页
2/9
第一章植物分类学原理_第3页
3/9
第一章 植物分类学原理(3) 一、植物分类学的原理和方法 (一)原理: 达尔文的进化论,共同祖先理论:所有物种都来自一个共同祖先。自然的分类应是单系,即由来自同一祖先的所有后裔组成 。 二、分类学三大学派 (一)支序分类学派(Cladistics) 德国昆虫学家亨尼克创立,见于1950年出版的 《系统发育系统学原理》(Grundzuge einer Theorie der phylogentichen Systematik) 性状处理方法:系统发育由一系列二叉分支(a sequence of dichotomies)组成,每个二叉分支代表祖先种分化成两个子代种; 并假定祖先种在二叉分支时消失。系谱的分支点必须完全依据共有衍生特征 。 (近裔有效) 遇到的困难:分支不一定是二叉的;分支后原种未必消失。共同衍征确定的困难:趋同现象和极性(进化顺序)的判定。 评价:支序分析的最大优点是检验原先已由 表征法划分的类群的“自然性”(即单系或单源)的一种有效方法。支序分类是不能被接受的。 (二)表征学派(数值分类学派numerical Phenetics ) 由Sokal和Sneath创立,见于1963年出版的《数值分类学原理》(Principles of Numerical Taxonomy) 。 性状处理方法:所有性状等同对待。性状数量化,采用计算机处理,求出不同类群的相似性。(等价处理) 遇到的困难:复杂的性状难以定量化。 评价:原理是错误的,方法是可行的。对属下等级的处理有用,对高级分类单位目、纲,或门不好用。 数值分类学最有希望的未来发展可能在于进一步发展加权程序。 (三)进化学派(传统分类学派) 主要代表为Mayr和Simpson,20世纪40-60年代成熟。 性状处理方法:对独有衍征(一个姐妹群所获得而另一个姐妹群所不具有的衍生特征)给予了适当的加权。在分类中不仅表示系谱线(Pheletic line)的分支而且还表示它们随后的趋异现象。(性状加权) 困难:趋同现象(平行进化)、进化的极性判定。 评价:较为合理,有待各学科的发展。 三、传统分类的研究 1. 研究对象:以种的处理为基本,并经合理的演绎推理后建立高级分类阶元。 2. 研究目的:建立合乎自然的系统发育系统。 3. 研究方法:形态地理学方法(多学科资料的综合运用)。 4. 研究过程 1)标本的采集; 2)野外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3)文献的研究; 4)标本+文献+命名法规的研究(多次反复); 5)分类性状的确定(性状加权的完成); 6)确定亲缘...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第一章植物分类学原理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