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讲 分解质因数法 通过把一个合数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质因数,来解答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叫做分解质因数法。 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在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时有用,在学习有理数的运算、因式分解、解方程等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还可为一些数学问题提供新颖的解法,有益于开辟解题思路,启迪创造性思维。 例1 一块正方体木块,体积是1331 立方厘米。这块正方体木块的棱长是多少厘米?(适于六年级程度) 解:把1331 分解质因数: 1331=11×11×11 答:这块正方体木块的棱长是11 厘米。 例2 一个数的平方等于324,求这个数。(适于六年级程度) 解:把324 分解质因数: 324= 2×2×3×3×3×3 =(2×3×3)×(2×3×3) =18×18 答:这个数是18。例3 相邻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是462,求这两个数。(适于六年级程度) 解:把462分解质因数: 462=2×3×7×11 =(3×7)×(2×11) =21×22 答:这两个数是 21 和 22。 *例 4 ABC×D=1673,在这个乘法算式中,A、B、C、D 代表不同的数字,ABC是一个三位数。求 ABC 代表什么数?(适于六年级程度) 解:因为 ABC×D=1673, ABC 是一个三位数,所以可把 1673 分解质因数,然后把质因数组合成一个三位数与另一个数相乘的形式,这个三位数就是 ABC 所代表的数。 1673=239×7 答:ABC 代表 239。 例 5 一块正方形田地,面积是 2304 平方米,这块田地的周长是多少米?(适于六年级程度) 解:先把 2304 分解质因数,并把分解后所得的质因数分成积相同的两组质因数,每组质因数的积就是正方形的边长。 2304=2×2×2×2×2×2×2×2×3×3 =(2×2×2×2×3)×(2×2×2×2×3) =48×48 正方形的边长是 48 米。 这块田地的周长是: 48×4=192(米) 答略。 *例6 有3250 个桔子,平均分给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剩下10 个。已知每一名小朋友分得的桔子数接近40个。求这个幼儿园有多少名小朋友?(适于六年级程度) 解:3250-10=3240(个) 把3240分解质因数: 3240=23×34×5 接近40的数有36、37、38、39 这些数中 36=22×32,所以只有36是 3240的约数。 23×34×5÷(22×32) =2×32×5 =90 答:这个幼儿园有90名小朋友。 *例7 105 的约数共有几个?(适于六年级程度) 解:求一个给定的自然数的约数的个数,可先将这个数分解质因数,然后按一个质数、两个质数、三个质数的乘积„„逐一由小到大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