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国当代作家研究 第三讲 超性别的性别:陈染 一、陈染概况 1 、生平情况 1962 年4 月生于北京。1982 年7 月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分校中文系,开始在《诗刊》《人民文学》等发表诗歌。1985 年转向小说创作。1989 年2 月,由作家出版社著名的新星丛书出版第一本小说集《纸片儿》。1992 年,创作《嘴唇里的阳光》、《无处告别》等大量中短篇小说。1994 年1 月赴英国伦敦大学、牛津大学及爱丁堡大学讲学。1995 年,完成长篇小说《私人生活》,并引发中国文学界关于“私人写作”或“个人化写作”的强烈争议。香港、台湾相继出版此书,反响热烈。1996 年,《陈染文集》4 卷本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1997 年11 月,赴德国访问,交流文学。1999 年,完成《声声断断》、《不可言说》两部书稿并出版。2001 年3 月,《陈染文丛系列》6 卷本出版:《纸片儿》《与往事干杯》《嘴唇里的阳光》《另一只耳朵的敲击声》《私人生活》《我们能否与生活和解》,由作家出版社出版。2001 年3 月,与母亲一起出访美国。2003 年非典时期,销毁所有私人信件、日记、一些照片以及残稿,成为一个没有“历史”的人。同时开始探索小说创作的新风格,发表《梦回》、《离异的人》等小说。 2 、创作分期 第一阶段(1986-1994),此间发表的作品主要有《人与星空》、《孤独旅程》、《世纪病》、《定向力障碍》、《消失于野谷》、《纸片儿》、《与往事干杯》等,在这些小说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每一篇文本中都有一个与女主人公相依相恋的男性,他们都是作者对理想之爱的一种正反两方面的表达。“我”与笔挺,“我”与流浪人,“我”与山子,“我”与老奈,其中“我”与老奈、H 是反面的表达。“我”跟老奈、H 之所以貌和神离,很大原因就是因为“我”与他们世俗的生活方式不能相容。事实上,这些都是成长记忆的个人经验化。 第二阶段(1995-1999),此间的代表作品有《破开》、《无处告别》、《时间不逝,圆圈不圆》。这一时期的作品主要表现知识女性的内心生活和略带病态的心 - 2 - 理情感,表现彷徨不定的青年人的苦闷、孤独、叛逆、寻根与自救,从而,被视为“纯文学”、“先锋小说”严肃文学女作家中的最新代表。 第三阶段:2 0 0 0 年至今。2 0 0 0 年5 月,陈染推出新作《声声断断》、《不可言说》。《声声断断》在日记体文本的纪实和小说体的虚构的交织中使作家的思想如一道闪电,照亮了现实的陈染,文本中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