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行程问题之环形跑道、火车过桥 1、回顾 第一讲中,我们学习了非封闭线上(直线上)的行程问题,并且只涉及到两个物体的运动。本讲中,我们将非封闭线变化为封闭线,即环形跑道问题;另外,还学习一种考虑物体的长度的行程问题,如火车经过桥时,我们要考虑到火车本身的长度。 2、典型例题 2.1 环形跑道 【例 1】、在 300 米长的环形跑道上,甲乙两个人同时同向并排起跑,甲平均速度是每秒 5 米,乙平均速度是每秒 4.4 米,两人起跑后的第一次相遇在起跑线前几米? 答案为 100 米 300÷(5-4.4)=500 秒,表示追及时间 5×500=2500 米,表示甲追到乙时所行的路程 2500÷300=8 圈……100米,表示甲追及总路程为 8 圈还多 100 米,就是在原来起跑线的前方 100 米处相遇。 【例 2】、在一个 600 米的环形跑道上,兄两人同时从同一个起点按顺时针方向跑步,两人每隔 12 分钟相遇一次,若两个人速度不变,还是在原来出发点同时出发,哥哥改为按逆时针方向跑,则两人每隔 4 分钟相遇一次,两人跑一圈各要多少分钟? 答案为两人跑一圈各要 6 分钟和 12 分钟。 解: 600÷12=50,表示哥哥、弟弟的速度差 600÷4=150,表示哥哥、弟弟的速度和 (50+150)÷2=100,表示较快的速度,方法是求和差问题中的较大数 (150-50)/2=50,表示较慢的速度,方法是求和差问题中的较小数 600÷100=6 分钟,表示跑的快者用的时间 600/50=12 分钟,表示跑得慢者用的时间 【例 3】、 甲、乙两个学生同时从同一起点沿着一个环形跑道相背而跑。甲每秒钟跑 8 米,乙每秒钟跑 7米,经过 20 秒钟两人相遇。求环形跑道的周长。(适于五年级程度) 解:作图 18-14。 从图中可看出,甲、乙两人跑的路程的总和就是圆的周长。根据“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可求出环形跑道的周长: (7+8)×20=300(米) 2.2 火车过桥 【例 1】、一条隧道长 360 米,某列火车从车头入洞到全车进洞用了 8 秒钟, 从车头入洞到全车出洞共用了 20 秒钟。这列火车长多少米? 分析与解:画出示意图 解::火车 8 秒钟行的路程是火车的全长,20 秒钟行的路程是隧道长加火 车长。因此,火车行隧道长(360 米)所用的时间是(20-8)秒钟,即可 求出火车的速度。 火车的速度是 360÷(20-8)=30(米/秒)。 火车长 30×8=240(米)。 答:这列火车长 240 米 【例2】、慢车车长 125 米,车速每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