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翡翠A货、B货的肉眼鉴定

翡翠A货、B货的肉眼鉴定_第1页
1/47
翡翠A货、B货的肉眼鉴定_第2页
2/47
翡翠A货、B货的肉眼鉴定_第3页
3/47
翡翠A货、B货的肉眼鉴定 要进行翡翠A、B货的鉴定,首先要弄清楚什么叫翡翠的A、 B 货, 其 实 目 前 的 国 家 标 准GB/T16552~3-2003并没有关于 A、B的描述,所谓的 A、B都是商业称呼。 传统上认为所谓的 A是指除了切磨和抛光外,没有对翡翠进行外观(颜色、净度等等)、耐久性、或者可用性进行人为改变的品种。而 B货是通过酸洗除脏后注入有机物质以便弥补因酸而破坏的结构及坚固度的翡翠。所以早在 80年代初期,注蜡的翡翠一度被划归到 B的范围里面,但是,那个时候显然是因为鉴定技术相对落后,红外光谱仪没有被广泛应用到翡翠的鉴定中来,单纯凭借常规小仪器难以区分蜡和环氧树脂。这个过程一直延续到 1996年,我们国家的国家标准发布,当时的背景是这样的:搞翡翠加工的人坚持煮蜡是抛光的必要步骤,而红外光谱区分不开是为了抛光而加的蜡还是因为经过了酸洗而加的蜡,所以 96年版本的国家标准把注蜡放在了优化的范畴,因为不需要在交易、证书中标注,所以,在商业上就被划归到了 A 的范畴。 随着形势的发展,近年来,包括翡翠在内的多种玉石发现了大量注蜡的现象,大到可以放大镜(10倍)下可以看见气泡,甚至肉眼就能看见,所以,2003年版本的标准又把这种注蜡归到了“处理”的范畴,在商业上就是 B的范畴。目前国家标准对于因为加热使得翡翠呈现红色定义为优化,而在商业上,优化的东西就被当作 A了。 所以,目前翡翠 A的范畴是: 1、除了切磨抛光外,没有经过任何人为处理的翡翠,其中包括为了抛光而必须煮蜡的翡翠。 2经过加热使得一些富铁质变红的翡翠。 3、经过酸洗,但没有注胶的翡翠,这个酸洗往往是弱酸,如草酸或者杨梅酸,不会对翡翠结构造成破坏。 而 B的范畴是: 1、经过酸洗且注胶的翡翠。 2、经过酸洗、大量注蜡的翡翠。 A货 B货 [先看一个一目了然的翡翠A、B对比的照片] 我们看翡翠B的处理过程: 第一步,选料。料第一要求是颗粒感明显,否则强酸难以入侵,第二要求当然是料档次要低,一定是做 B前价值远远低于 B的料,一般是脏为突出特点。 第二步,开片。片的厚度最厚也不能厚过镯子条子的厚度,因为大于 1厘米的话,酸往往难以浸透,耗时就等于增加成本! 第三步,强酸清洗。一般用浓硝酸或者浓盐酸,因为这两种酸的挥发性及盐类容易冲洗。必要的时候是加热进行的。 第四步,强碱中和。其作用不言而喻。 第五步,进一步中和清洗。一般用弱酸弱碱进行,最后用清水冲洗。 ...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翡翠A货、B货的肉眼鉴定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