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1 9 9 3 年考题 名词解释 1 直立人: 直立人化石最早发现于爪洼,1891 年荷兰Du bois 发现一块头骨化石,后又发现骰骨化石,1894 年正式命名为直立猿人,现称人属直立种。中国境内发现的直立人化石主要包括蓝田人、北京人、巫山人、元谋人等,中国最早直立人脑量为800-1000ml,一般认为直立人存在的时间为距今 200-20 万年 补充:Homo erectu s 一类形态特征比能人进步但比智人原始的古人类。曾称作猿人,含有从猿到人中间环节的意思 。生活在距今约 180 万~20 万年前,地质时代属早更新世至中更新世,考古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早期。直立人可能起源于非洲,一般认为大概是由能人进化来的,后来进化成早期智人。直立人化石最早是 1890 年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发现的;以后发现地点不断增多,主要集中在亚洲南部和中部 、非洲东部和西北部及欧洲西部。 直立人头骨平扁 ,骨壁厚 ,眉脊粗壮 , 脑量平均小于1000 毫升(从早期的800 毫升左右增加到晚期的 1200 毫升左右)。身材明显比南方古猿高大,平均身高为 160 厘米,平均体重据估计约有 60 千克,肢骨与现代人差别不大。有名的直立人化石,有印度尼西亚的爪哇人、中国的蓝田人和北京人、北非的毛里坦人等 2 类型学: 也称为形态学或标型学,是研究考古遗存(包括遗迹和遗物)的外部形态顺序的方法论。在近代科学中,生物学最早使用这种方法。1903 年瑞典考古学家蒙特留斯在《东方和欧洲的古代文化诸时期》一书中专门总结并论述了类型学原理。二十世纪 30 年代类型学理论传入中国。类型学最初是为了解决考古遗存的时代问题,也被应用于各考古学文化的比较研究,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3 铜石并用时代: 1877 年意大利学者 G.基耶里克提出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增加铜石并用时代作为过渡期,从此确立了这一概念。铜石并用时代以红铜的使用为开始的标志。世界各地进入铜石并用时代的时间是不同的。中国铜石并用时代的上限可以到仰韶文化时期,龙山时代则是晚期铜石并用时代,中国铜石并用时代的金属工具不仅仅是红铜,还有黄铜、青铜,只是后二者较少。 4 考古学文化: 是指考古发现中可供人们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群遗存。 5 北辛文化: 北辛文化得名于山东省滕州市北辛遗址的发掘。主要分布于泰山南北两侧及汶河、泗河流域,年代在公元前 5500-4200 年之间。典型的遗址除北辛遗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