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报告 一、 设计要求 二、 设计的作用、目的 1、设计作用: 2、设计目的: 三、 设计的具体实现 1、系统概述 (1)现状及发展趋势: 什么是耳聋助听器 一切有助于听力残疾者改善听觉障碍,进而提高与他人会话交际能力的工具、设备、装置和仪器等。耳聋助听器有电力的和非电力的两类,后者目前已被废弃。前者又有电子管式和晶体管式两种。晶体管式耳聋助听器最为灵巧轻便,于 1950 年问世后已取代电子管式而被普遍采用。 集成电路的的问世又迅速地取代了“晶体管耳聋助听器” ,集成电路 IC于 1964 年问世,其体种小,低耗电,稳定性更高。近年来随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耳聋助听器也逐步向智能化、体内化发展:1982 年“驻极体麦克风” 的问世实现耳聋助听器微型化,灵敏度及清晰度更是达到了新的水平;而 1990 年随着“电脑编程耳聋助听器” 的问世,耳聋助听器增益初步智能化调整,又让耳聋助听器达到了另一新水平。1997 年,“数字耳聋助听器” 的增益智能化调整,使用极为方便,性能达到了更高的水平。 今天— — 我们所用的大部分耳聋助听器都是“数字电脑编程” 的,根据我们每个人听力损失的程度不同来调整,对我们的助听效果又提高了一个层次,让我们听得更多! 耳聋助听器发展的趋势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耳聋助听器发展有三个主题: 1、小型化:从 19 世纪末的桌面大小到 20 世纪末的重量不足一克,耳聋助听器外型尺寸越来越小。尽管目前还未找到进一步大幅度减小耳聋助听器外型尺寸的有效方法,但作为趋势,耳聋助听器肯定会越做越小,越做越美观。微型耳聋助听器不仅是制造商的希望,更是广大耳聋助听器使用者的要求; 2、个性化:随着相关听力知识的普及,人们会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听力,同时也会发现听力损失完全相同的听力障碍者极少,每个听障者的听力状况都有其特殊的一面。因此,为每个听障者个别定制耳聋助听器以保证使用效果必然会成为发展趋势。 3、智能化:要想进一步提高助听质量(比如清晰度)就必须使耳聋助听器具备记忆能力、重新编码能力等“智能”,比如抗噪声、声源定向定位、音质定位等各类类耳蜗性能。这一切,需要计算机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支持。智能化耳聋助听器已经开始受到广泛重视,但作为商品还远远没有成熟,远远不能满足广大特殊用户的需求 (3)原理特性: 耳聋助听器的工作原理 所有耳聋助听器不外由传声器(话筒)、放大器和受话器(耳机)三个主要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