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阅读之考点三——文言断句【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对文言断句的基本步骤与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总结断句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依,按照标志去做题断句;(3)情感与价值观:深化学生严谨求实地学习态度,通过对文言断句方法与步骤的探究,学习、汲取优秀文化,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学重难点】掌握文言断句方法,能对文言语段进行正确断句。【教学安排】1.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分析归纳;合作探究。2.课时安排:一课时3.教学用具:PPT教学过程一、导入:趣味断句: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请学生思考这句话有几种意思)二、文言断句的含义文言断句,旧时习惯上称作“句读”。“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一一《师说》韩愈“句”,指一句话语意已尽,需作较长停顿。“读”,指语意未完,需作小停顿。“句读”就是给未加标点的文段标出停顿。三、考纲解读文言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重要考点和命题热点。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近三年这个考点在高考中呈上升态势。从题型看:一是客观题,选出画“”线断句正确一项;二是主观题,给句子画“”断句。从材料来源看,有的出自所选文段,有的出自请其他典籍。全国卷命题更倾向于客观题和所选文段。从考查重点看,侧重于语法停顿而非语音停顿。(展示学习目标)2四、断句步骤:、通读语段,把握大意。、先易后难,巧用方法。、读后检查,通顺合理。五、具体方法探究步骤一【通读语段,把握大意】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叙述文章抓情节、人物关系,议论文章抓观点、逻辑关系。切忌一边看一边点,这很可能产生误读曲解。步骤二【先易后难,巧用方法】在通文意初断句的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不确定的部分。然后根据总结出的断句方法,抓住文言文的一些标志性特点进行断句。【对点例证】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粗体字的词性)方法一:标名代,定主宾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因为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名词(代词)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