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EM BA 营销策划、管理创新 培训游戏 点亮他人的创意之光 ★ 形式:集体参与 ★ 时间:15~20 分钟 ★ 材料:“点亮他人的创新之光”(见附录) ★ 场地:不限 ★ 应用:创造力培养 目的 ◇ 使每个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可以激励他人的创新精神。 程序 发课堂资料“点亮他人的创意之光”。阅读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的名言并回答问题。 讨论 1. 有哪位愿意就课堂资料发表一下感想并与大家分享? 2. 你能够激励谁?使他变得更有创意? 3. 你打算如何去激励他呢? 4. 有没有其他的想法? 总结与评估 有人说过:“与其说去诅咒黑暗,不如去点亮一支蜡烛。”任何人都有机会去点亮他人的创意之光。 你既是蜡烛又是镜子,能够点亮你所接触到的任何一个人的创意之光。 附录 “点亮他人的创意之光” 正如你们在这次活动中所发现的那样,产生创意的过程是由两种环境因素所左右的——自身环境因素和外界(他人对你)环境因素。因此你们每个人都有机会去点亮他人的创意之光。但是这首先取决于你们对于他人创新能力的态度。在对待他人的创新努力时,你可以以积极肯定的姿态出现在他们面前;也可以以消极否定的态度出现。在做出你的选择之前,慎重思考一下以下两段引言的重要性: 1 )“最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是这样一种人——一方面具有慧眼识英才的洞察力,选出最适宜的人选作为他的得力助手;另一方面具有十足的自制力,一旦放手让他人去做,决不贸然干涉。 ——西奥多•罗斯福 你有何感想? 2)“有二种播撒创意之光的方式……蜡烛,或镜子。” ―--易帝思•沃尔顿 我的感想: 我能激励谁?使他变得有创意? 我该怎么做? 我该跟他们怎么沟通? 创造胜利大逃亡 ★ 形式:4~7人一组 ★ 时间:一个小时 ★ 材料 课堂资料 (3) ★ 场地:室内 ★ 应用:1.创新思维的培训 2.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目的 ◇ 测试团队的创造力 ◇ 检查团队使用和综合各种方法的有效性 程序 1. 4~7人分成一个小组。 2. 分发“胜利大逃亡练习”的指导说明,并作简短论述。 3. 每队指定一名观察者并且给每位观察者一份“评估有创造力的过程”的资料, 几份“利用思维”工作表并作简要评述指导说明。 4. 20分钟完成胜利大逃亡。 5. 给观察者附加 5分钟完成他们的评论。 6. 要求每队描述他们设计的逃亡,寻找机会祝贺富有创意和幽默的团队。 8. 利用20~25 分钟进行评估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