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职称管理制度及运行[摘要]在我国,职称是评价专业技术人才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志,而事业单位的职称管理制度关乎职称评审是否合理公正、职务聘任是否恰当以及聘后人员管理是否有效。但是,从我国近年来的事业单位职称管理制度的运行情况看,事业单位职称管理制度在运行中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事业单位职称管理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探究职称管理制度的完善对策,希望为我国职称管理制度改革提供参考意见。[关键词]事业单位;职称管理制度;职称评审1事业单位职称管理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在我国事业单位职称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分为3个部分,分别为职称评定标准的确定、职务聘任的执行以及聘任人员的有效管理。从当前事业单位职称管理的运行来看,虽然管理制度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但在这3个部分中仍然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不利于开展事业单位职称管理工作。1.1事业单位职称评定标准的问题。从我国事业单位职称评定的标准来看,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为以下几点。(1)事业单位职称评定标准中普遍存在过度重视学历、科研等理论成绩的现象,而不重视事业单位人员的实践能力。这种职称评定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职称人员为取得晋升而过度追求学历以及论文,却很难有效解决现实工作中的问题。(2)事业单位职称评定的标准尚未在多地区进行统一,不利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流动。在设定职称评定标准时,虽然在统一的文件指导下进行设定,但由于各地区的差异性,不同地区的职称评定标准尚未统一,因此在人员流动的过程中会形成极大的阻碍,比如当具有一定职称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工作调动到异地,可能会导致其之前评定的职称无效。不统一的职称评定标准一方面会造成人才的比较标准不同,缺乏同类人才之间的可比性,另一方面也会对事业单位报酬的公平性造成影响。(3)参与职称评定的人员具有自主性,容易造成职称评定的内部腐败。一方面,全部参与职称评定人员所组成的职称评审委员会由各单位自主选择,容易形成委员会的行政化,行政化与职称管理腐第1页共5页败相互影响,影响人才晋升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的职称评定监督机构形同虚设,对事业单位职称评定的腐败并没有起到相应的抑制作用。1.2事业单位职位聘任的问题。在我国事业单位的职位聘任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点。(1)在事业单位职位聘任的过程中,存在聘任比例绝对化,缺乏灵活性的问题。现如今,各地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在核心的工作领域中职位聘任的竞争以及内部矛盾远远大于边缘事业单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标准的过于绝对化,这种绝对化大大降低了人才积极性,抑制了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2)事业单位职务聘任观念较为传统狭隘。一方面,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事业单位在职务聘任中普遍存在年龄越大能力越强的观念,这种观念在某些行业是可行的,比如教师等事业单位,但是却不能成为所有行业的通用准则。观念问题导致在职务聘任过程中过分看重工龄,而忽视实际工作能力。(3)在事业单位职务聘任的过程中,存在由于岗位设置不明确而造成聘任人员学非所用的问题。比如合法录用的人员在进行职称评定时发现其不符合人员职称评定要求,从而造成自主招录的人员并不适合相关职位的现象,这种问题的出现原因是相关管理人员不重视岗位设置,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人才浪费。1.3事业单位职务聘后的管理问题。在结束事业单位的职位聘任后,对相应的聘任人员需要进行一定的管理,在这个管理过程中同样存在相应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考核内容设置不合理。由于这个问题的存在,无法实现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有效考核。一方面,在工作人员的考核中,主要是从品德、能力、态度以及成绩4个方面进行考核,但是这4个方面无法进行定量测量,因而形成管理过程中考核过程趋于形式的局面。另一方面,虽然从表面上看,工作人员从4个方面进行考核,但实际上去除容易被忽视的“德”、形式主义的“能”以及取得职称之后无须倒查的“勤”,真正纳入考核标准的只有成绩,这种考核内容单一,对工作人员的考核不全面。第2页共5页2完善事业单位职称管理制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