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2/0 工艺 A2/O 工艺流程简单,较易于运行管理,总的水力停留时间较短,一般缺氧区的水力停留时间为 0.5~1.0 小时,泥龄也短,一般为 3~5 天,使剩余污泥中磷含量高,一般为 2.5%以上。在反硝化脱氮过程中直接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为碳源,降低了运行。但在 A2/O 工艺中,影响生物除磷的关键因子是厌氧池的污泥回流量。因为从沉淀池回流污泥中会携带一定量的硝态氮,污泥回流量越大,携带的硝态氮越多,反硝化利用的有机物就越多,由于有机质的减少影响了厌氧释磷,从而导致除磷效果下降。如果污泥回流量小,虽然携带的硝态氮少,但同时进入厌氧池中的聚磷菌相应减少,同样影响系统的除磷功能。所以对 A2/O 工艺来说,污泥回流比通常控制在进水流量的 0.5~1.0 倍左右 二、传统 A2/O 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 1 、聚磷菌和反硝化菌对碳源的竞争问题 在脱氮除磷 A2/O 工艺中,碳源主要消耗于释磷、反硝化和异养菌正常代谢等方面。其中释磷和反硝化的反应速率与进入各自反应池中的易降解碳源,尤其是挥发性有机脂肪酸(VFA)的数量关系很大。我国市政污水中易降解的有机碳源相对较低,南方城市更为明显,在A2/O 工艺中,聚磷菌优先利用进水中的碳源进行厌氧释磷,使得在后续缺氧反硝化过程中碳源不足,从而影响脱氮效果,因此在 A2/O 工艺中存在释磷和反硝化因碳源不足而引发的竞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种途径解决。 1.1 改变进水方式 分点进水,在厌氧段和缺氧段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分段进水流量,以便同时满足聚磷菌和反硝化菌对碳源的需要,如: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结合实际工程设计,开发应用了多点进水倒置 A2/O 工艺;杨殿海等开发的改良 A2/O工艺(MAAO);李燕峰等研究的分点进水厌氧一多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工艺和Chang 研究的AOAO 工艺等。将生化区的进水碳源分配给厌氧池和缺氧池来同时达到释磷和反硝化的最佳,以此解决碳源的竞争问题。 1.2 一碳两用 随着反硝化除磷细菌DPB 的发现,形成了以厌氧污泥中的PHB 为碳源的反硝化工艺,如:BCFS、Dephanox 等工艺,其主要特点是碳源利用率高,在反硝化除磷工艺中,废水中的碳源在厌氧段由DPB 以聚羟基丁酸脂(PHB)的形式储存起来,在缺氧环境中这部分PHB 被DPB 同时用于反硝化和吸磷作用,达到了“一碳两用”的目的,但反硝化除磷工艺目前面临着DPB 的富集和利用不足等问题。 1.3 补充碳源 补充的碳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