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PAP & BIPAP 先哲曾经说过:世界就是由矛盾组成的统一体,不得不承认,这个论断,在机械通气领域基本也是靠谱的。复张--过度膨胀,PEEP--血流动力学,纠正缺氧--氧中毒......似乎呼吸治疗就是在种种的矛盾之中寻找平衡。而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矛盾,个人认为应该就是机械辅助与自主呼吸之间的矛盾了。 病人的自主呼吸不能维持了,才需要机械通气的辅助支持;但在机械通气的时候,最好又能尽可能保留和促进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你说,这不是强人所难、吹毛求疵么?没办法,谁让咱干这一行呢?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那到底有没有办法让这一对矛盾和谐共存呢?现在看来,似乎是有的,它就是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 话说得好象缺乏点底气,不着急,我们共同来认识一下这位“善变”的人物...... 一、万变不离其宗----BIPAP 的工作原理 初次接触 BIPAP 的人,往往会感到一种疑惑: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模式?为什么有时候看起来像是一个吹风机,可实际上却是刮胡刀呢?确实,BIPAP 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变”,根据不同的设置、不同的病情,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结果。但是只要搞清楚它的工作原理,就会发现其实还是万变不离其宗。 先看看老前辈给 BIPAP 的定义,Benzer 等的描述是:让病人的自主呼吸在双压力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气道压力周期性的在高压力和低压力两个水平之间转换,每个压力水平均可以独立调节,以两个压力水平之间转换时引起的呼吸容量改变来达到机械通气辅助的作用。 这话容易理解吗?老实说我第一次看到这段话的时候颇有种把书扔出窗口去的冲动,完全处于晕菜状态,所以还是试着用我的方式来解读这个定义。其实我们可以拿最基础的压力控制通气作为对比,在PCV模式下,只要我们设置了PEEP,那么整个通气过程中就存在两个压力水平(PC 和 PEEP),而且气道压力周期性的在高压力(吸气时的PC)和低压力(呼气时的PEEP)之间转换,病人能够得到多少潮气量或者说通气辅助是由这两个压力转换时的差值(PC above PEEP)产生的。与 BIPAP 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PCV 模式下患者的自主呼吸是无从发挥的,在高压相(也就是吸气相)患者如果出现吸气是无法得到额外的流量支持的;在低压相(也就是呼气相)患者如果有吸气则会触发另外一次辅助通气。而BIPAP 则能够固定高压相和低压相的时间(Thigh 和 Tlow),并且允许患者在这两个压力水平上自主呼吸,这就是它的工作原理。 从对 BIPAP 定义的解读可以看...